苏州优势余热利用

时间:2023年12月11日 来源:

余热损失是工业锅炉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工业锅炉的余热回收措施,就余热回收技术的应用实际、节能减排效果进行有效分析,锅炉热损失主要有排烟热损失、化学不完全燃烧的热损失、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散热损失、灰渣物理热损失,就工业锅炉而言,为了提高机组的效率,主要是通过调整运行方式尽量减少降低各种热损失并且提高蒸汽参数提升能源使用的效率,减少减温水量和排污量。随着余热回收的概念被推广,余热回收也成为除了运行参数以外提高电站热效率的重要手段。余热余能的利用目的在于提高系统能源利用率,千万不能过多的去干涉其范围大小及措施来源。苏州优势余热利用

余热回收利用是提高经济性、节约燃料的一条重要途径。余热的回收利用途径很多,但主要途径有三方面:余热的直接利用、余热发电、余热的综合利用。余热的直接利用预热空气,它是利用高温烟道排气,通过高温换热器来对进入锅炉和工业窑炉的空气进行加热。由于进入炉膛的空气温度提高,使燃烧效率提高,从而节约燃料。余热是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在能源利用设备中没有被利用的能源,也就是多余、废弃的能源。它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以及高压流体余压等七种。安徽地方余热利用余热余能的利用与治理,也与工艺、能源转化过程密切相关。

    余热回收技术中的热交换技术是**直接、效率较高的经济方法,在不改变余热能量形式下,通过换热设备将余热能量,直接传递给自身工艺的耗能过程,降低一次能源消耗。主要利用方式有间壁式换热、余热锅炉、蓄热式热交换、热管的换热等。余热回收技术中利用热功转换技术,可提高余热的品位,是工业余热另一重要技术。余热回收技术中与传统压缩式制冷机组相比,吸收式、吸附式制冷系统,可利用廉价能源,低品位热能避免电耗,具有***的节电效果,得到***的推广应用。吸收式余热制冷机组,制冷效率高,适用于大规模热量回收。而吸附式制冷系统结构简单、无噪音、无污染,可用于颠簸震荡场合,更适合小热量回收,或用于冷热电联产系统。热泵以消耗一部分(电能、机械能、高温热能)作为补偿,通过制冷机热力循环,把低温余热源热量“泵送”到高温热媒,热泵技术常被用于,回收略高于环境温度(30~60℃)废热,达到节能降耗目的。

余热利用在焦化行业应用为:干熄焦余热发电目前配置比例低,干熄焦余热回收效率高,成本回收期短。干熄焦余热回收系统可回收红焦显热83%左右,使炼焦过程的热效率提高10%以上。干熄焦余热回收系统平均每熄1吨红焦可回收3.9MPa、450℃蒸汽0.45~0.58吨,回收红焦显热83%左右,使炼焦过程的热效率提高10%以上;与湿法熄焦相比,可降低由每吨红焦产生的约0.5吨含有酚、物和硫化物等有害物质的废蒸汽,同时还可改善焦炭质量、降低高炉焦比、提高产量。余热发电降低成本,投资回收期短。目前我国干熄焦配置比例较低,发展空间大。目前国内只有71套干熄焦在使用,配置比例约20%左右,比例较低,因此干熄焦装置在国内现有焦化厂的改造中将有很了干熄焦技术,按焦炭产量计算,其普及率已达到90%。目前干熄焦技术已实现国产化,应用范围将继续扩大,干熄焦余热锅炉需求将增长。余热回收再利用的这些方式值得关注。

    余热的利用主要有两种功能:一是生产低品质蒸汽供生产和生活所需;二是生产高压蒸汽用来发电[3]。节能降耗是冶金企业长期的战略任务。冶金企业从原料、焦化、烧结到炼铁、炼钢、连铸以及轧钢的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含有可利用热量的废气、废水、废渣,同时在各工序之间存在着含有可利用能量的中间产品和半成品。充分回收和利用这些能量,是企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在各种工业炉窑的能量支出中,废气余热约占15%~35%,这些废气净化处理后是一种输送和使用方便、燃烧后又无需排渣和除尘、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质量能源。若能按工艺要求提供合适热值的煤气作能源,还有利于改善产品质量。但是由于企业生产结构和工业炉窑配置等原因,我国许多冶金企业仍排放大量废气。这是造成企业能源消耗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余热利用的生产厂家!苏州优势余热利用

升温型工业余热利用技术,以第二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作为主要设备。苏州优势余热利用

余热的利用主要有两种功能:一是生产低品质蒸汽供生产和生活所需;二是生产高压蒸汽用来发电[3]。节能降耗是冶金企业长期的战略任务。冶金企业从原料、焦化、烧结到炼铁、炼钢、连铸以及轧钢的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含有可利用热量的废气、废水、废渣,同时在各工序之间存在着含有可利用能量的中间产品和半成品。充分回收和利用这些能量,是企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若能按工艺要求提供合适热值的煤气作能源,还有利于改善产品质量。但是由于企业生产结构和工业炉窑配置等原因,我国许多冶金企业仍排放大量废气。这是造成企业能源消耗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苏州优势余热利用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