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余热利用

时间:2023年12月14日 来源:

    余热按品位分为高品位、中品位、低品位,其中,中高品位的余热大多通过余热发电项目得到了回收利用。化工厂的高温高压蒸汽,需要使用减温减压阀,减成中压和低压的蒸汽,才能进一步利用。这种情况下,在中间加一个汽轮机,用高压的蒸汽推动汽轮机做功,把压力转化为动能,可以带动发电机发电。同时高压的蒸汽也转化成了低压和中压的蒸汽,继续在工艺中使用。而低品位余热,包括热值小于600千卡/标准立方米的低浓度可燃物,温度低于800摄氏度的显热物体,温度低于400摄氏度的低温尾气、烟气,由于温度低、浓度小、能量少,因此被当成废热,大多通过冷却的形式排放或直接排放。化工厂的高温高压蒸汽,需要使用减温减压阀,减成中压和低压的蒸汽,才能进一步利用。这种情况下,在中间加一个汽轮机,用高压的蒸汽推动汽轮机做功,把压力转化为动能,可以带动发电机发电。同时高压的蒸汽也转化成了低压和中压的蒸汽,继续在工艺中使用。而低品位余热,包括热值小于600千卡/标准立方米的低浓度可燃物,温度低于800摄氏度的显热物体,温度低于400摄氏度的低温尾气、烟气,由于温度低、浓度小、能量少,因此被当成废热,大多通过冷却的形式排放或直接排放。 锅炉烟道余热回收换热器。无锡余热利用

无锡余热利用,余热利用

在化石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实践证明只能有效地利用一部分,另一部分则以不同形式变成了余热余能。在能源利用的过程中,人们通常将变成余热余能的过程称为损失的过程,例如摩擦损失、节流损失、散热损失、燃烧损失、传热损失等。实践证明,这部分“损失”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又变成了余热余能,其能的品位也出现了降低,而这些被降低了品位的余热余能中的一部分又可能变成有效能。余热余能的可用程度往往与时间、地点、相关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有密切的关系,而余热余能的有效利用,又往往能促进能源的合理利用。常州质量余热利用技术余热利用率提升空间大,节能潜力巨大。

无锡余热利用,余热利用

压缩式热泵工作原理:热泵系统是通过换热介质,从低温热源吸取热量,然后在高温处释放出热量;热泵系统一般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四大部件组成。低佛点换热工质流经蒸发器时蒸发,从低温位处吸收热量,经过压缩机压缩后升温升压;然后流经冷凝器,在冷凝器冷凝中,将从蒸发器中吸取的热量和压缩机耗功所相当的那部分热量释放;释放出的热量就传递给高温热源,使其温度提高。蒸汽冷凝降温后变成液相,流经节流阀膨胀后,低压液相工质流入蒸发器,如此不断往复循环,热泵系统就能使低温热量连续不断地传递到高温热源处。

根据调查数据,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率达60%。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燃料消耗总量10.2%-40.2%。按照10%的水平保守估计,2020年我国潜在的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达到4.98亿吨标准煤,近6年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为27.88亿吨标准煤,基本可以覆盖我国目前半年的能源消耗需求。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并依然按10%保守估计,考虑余热资源中有50%高温烟气余热回收容易,预计2021年我国余热资源潜在利用价值超2500亿元,到2026年将达2930亿元。凡是有大量余热的地方,都可以余热锅炉回收利用。

无锡余热利用,余热利用

    余热利用在钢铁行业主要是烧结余热发电将会大面积的推广开来,据统计,钢铁行业余热资源大约占比37%,余热利用率较低,提升的空间较大。钢铁行业能耗约占全国工业总能耗的15%,其中余热资源约占37%,节能空间大。据统计,05年我国大中型企业吨钢产生的余热总量为,约占吨钢能耗的37%,其中终产品或中间产品所携带的显热约占余热总量的39%,各种熔渣的显热约占9%,各种废(烟)气占37%,冷却水携带的物理热约占15%,余热资源丰富。我国大型钢铁企业余热利用率约为30%~50%,国外先进企业余热利用率达90%,未来提升空间大。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余热资源的利用率大约为30%~50%,2010年4月如果加上其他中小型钢铁厂,全国平均水平则更低。 热管余热热水器,对余热资源进行回收后,利用这部分余热资源给水加热。南京介绍余热利用类型

余热补燃回收利用系统。无锡余热利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在加强。人们成倍增加的对能源的需求,造成了地球化石能源的储量在迅速减少,形成了难以持续发展的格局。同时人们大量地利用能源,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从理论上讲,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等)的数量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即可持续发展、长期利用。但由于其密度低、随时性很强(随时间变化十分明显)的特性,使人们的对其的利用极为困难,往往是投入产出不合算。所以,在没有出现合理的利用方式或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或实现经济、安全利用的技术之前,人们依然还要依靠化石能源。在这种现实的情况下,节能减排或能的合理利用则具有重大意义。无锡余热利用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