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WTW溶解氧电极

时间:2023年09月16日 来源:

池塘养殖中的溶氧管理:

溶氧管理是池塘养殖水质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项以动物的溶氧需求为基础、以观察和测定为依据,以预防为主、各种措施综合应用的系统工程。在实际生产中,水中溶氧水平是否合适不能以鱼虾是否浮头为标志,而应以保证鱼虾食欲旺盛等正常生理需求为标准。我国渔业用水标准规定,养殖水体溶氧连续24h中,必须有16h以上大于5mg/l,任何时候不能低于3mg/l。

测定方法:水中溶氧可以用化学方法或仪器法测定,经典的化学测定方法是碘量法,此法测定结果准确度高,也被用来检验其它方法的可靠程度。碘量法测定水中溶氧需要配制多种试剂溶液,测定步骤也比较繁琐,耗时较长,因此多用于实验室测定,在实际养殖生产条件下应用多有不便。市场上常见的溶氧测定试剂盒,是另外一种以化学法为基础、根据目视色差来大体判断水中溶氧范围的现场快速测定方法,比较实用。但据笔者了解,目前所见的大多数此类试剂盒的灵敏度太低,导致测定结果的实用性降低。 溶解氧电极的批发价格是多少?普陀区WTW溶解氧电极

测定位置:

应在具有代表性的位置测定,所测结果应能反映大多数养殖动物所处环境的溶氧状况,因此不宜只在水表层或增氧机附近测定。在任何情况下,测定池底溶氧对了解水体的溶氧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具有十分有益的参考作用。

增氧措施养殖生产中,溶氧管理实质上就是通过采取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增氧措施,既能保证养殖动物处于一个良好的溶氧环境、达到较好的生产效益,又不至于过度增氧导致成本浪费。从整个养殖过程和环节来讲,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加强池底清淤消毒,合理安排放养密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在每两茬养殖生产之间干塘清淤,用生石灰对池底进行消毒并翻耕暴晒。这样既可杀灭病原生物,降低养殖过程中染上病害的风险,又可氧化底泥中的有机物,除去池底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减少养殖过程中的底泥耗氧,起到间接增氧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水体的硬度和碱度,增加水体缓冲能力,有助于保持养殖过程中水质的稳定性。在投放苗种时应根据养殖种类、水体条件、进排水能力、设备配置、管理水平以及期望的产量和规格等合理安排放养密度。过高的密度将会导致动物个体之间的“争氧”,降低了生产率,经济效益反而有可能下降,同时还会增加管理难度和风险。 合肥淡水养殖溶解氧电极溶氧含量过高对动植物会有害。

当前污水处理中的生物处理大多是采用厌氧与好氧相结合的处理工艺,溶解氧在实际的废水生物处理操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指标的不合适或波动过大,会迅速导致活性污泥系统受到冲击,进而影响处理效率。因此在实际生化处理工艺中,需严格控制溶解氧的含量。

应该说,理论上来讲,当曝气池各点监测到的DO值略大于0(如0.01mg/L)时,可以理解为充氧正好满足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对溶解氧的要求。但是事实上,我们还是没有简单的将溶解氧控制在大于0的水平,而是应用教科书中的做法,把DO控制在1~3mg/L的范围内。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整个曝气池而言,溶解氧的分布和各曝气池区域内的溶解氧需求是不一样的。为了保守的稳定活性污泥在分解有机物或自身代谢过程中对溶解氧的需求,才将DO控制在1~3mg/L。但是,实际操作和书面上固定僵化的DO理论值往往是不同的,不能只是依照书面上理论值,还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从实际情况看,发现在实际运行中,很多情况下将溶解氧控制在1~3mg/L是没有必要的,特别是控制超过3mg/L更是毫无意义,结果只是导致电能的浪费和出水中含有细小悬浮颗粒。所以,在根据书面理论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控制溶解氧。

水体中溶氧的消耗大概有三个方面:

一是鱼类的呼吸耗氧;

二是“水呼吸”耗氧,即是指水体的悬浮物质、浮游生物,溶解的无机物、有机物氧化时所消耗的氧气;

三是底泥的耗氧。其中鱼类的呼吸耗氧占5%~20%,只是少部分;底泥耗氧约占10%;“水呼吸”耗氧约占70%在鱼类生长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鱼类呼吸耗用的氧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在水温较高的时候,鱼类的呼吸成为消耗水中溶解氧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在15°C时,每千克体重的鲤鱼每小时需要呼吸58~75毫克的氧气;当水温在30°C时,便增加到200毫克。鱼类为了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必须不断地呼吸,消耗氧气。其消耗氧气的速度与鱼类的种类年龄、体重、体长、性别及食物质量等状况有关;与水中溶解气体、含盐量、酸碱度、温度等有关。对于淡水鱼类溶氧的致死限度,是随鱼类种类的不同以及水体中许多理化因素的不同而不同的。同一种鱼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也会有不同的缺氧耐力。鲤科鱼类对溶氧量的致死限度为0.7~1毫克/升,适合的溶氧量为5.5毫克/升左右,但一般在4毫克/升以上时就可保持正常生长。氧气对罗非鱼的致死限度为0.5毫克/升。作为鱼类饲料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在含氧量为3毫克/升时都能正常地繁殖。 水中氧的含量主要取决于温度。

溶解氧值是研究水自净能力的一种依据。水里的溶解氧被消耗,要恢复到初始状态,所需时间短,说明该水体的自净能力强,或者说水体污染不严重。否则说明水体污染严重,自净能力弱,甚至失去自净能力。

当今处理污水大多数是好氧-厌氧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工艺,溶解氧在实际的废水处理操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请关注ACITEK公众号,这一指标的恶化或波动过大,会迅速导致活性污泥系统波动,进而影响处理效率。因此,需要在实际处理工艺中,严格控制溶解氧的含量。 高溶解氧有利于水体中各种污染物的降解,使水体得到更快的净化。普陀区WTW溶解氧电极

氧以和其分压成正比的比率透过膜扩散,氧分压越大,透过膜的氧就越多。普陀区WTW溶解氧电极

溶解氧(DO)的控制依据及优化主要依据:原水水质(有机物、氮、磷)、活性污泥的浓度、pH、温度、食微比(F/M)等进行控制。当然,书面上给的理论值:一般好氧条件下溶解氧浓度为≥2.0 mg/L,厌氧条件下溶解氧浓度为≤0.2 mg/L,缺氧条件下溶解氧浓度为0.2-0.5 mg/L。具体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把握。

1、原水水质:一般原水中有机物含量越多,微生物分解代谢的耗氧量越多,以及硝化反应等对溶解氧的需求,所以控制溶解氧时要注意进水水量的变化和进水中有机物的含量。

2、活性污泥浓度:在达到去除污染物、并到达排放浓度的情况下要尽量的降低活性污泥的浓度,这对于降低曝气量、减少电力消耗非常有利。

3、pH:通过对活性污泥浓度及微生物等的影响,间接的影响到溶解氧量。所以在污水处理控制时,除了要充分了解调节池功能外,还要与排放单位建立联系,了解污水水质情况,以便投加合适的试剂中和异常的pH。

4、温度:不同温度下,污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不同,会对活性污泥浓度及微生物等产生影响。低温、高温都会影响水中溶解氧和微生物活性,使得污水处理效率低下。对于北方的低温,通常是建立地下或半地下室或室内处理;对于高温天气,则是通过调节池来调节池内温度进而提高处理效率。 普陀区WTW溶解氧电极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