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轮廓激光干涉仪厚度测量

时间:2024年05月23日 来源:

中国机床行业市场萎缩同时又大量进口国外设备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方面的技术没有得到推广应用。为此,需要高速多通道激光干涉仪:其测量速度达60m/min以上,采样速度达5000次/sec以上,以适应热误差和几何误差测量的需要。空气折射率实时测量应达到2×10的-7次方水平,其测量结果和长度测量结果可同步输入计算机。运行和制造过程的监控和在线检测技术综合运用图像、频谱、光谱、光纤以及其它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原理的传感器具有非接触、高灵敏度、高柔性、应用范围广的优点。在这个领域综合创新的天地十分广阔,如振动、粗糙度、污染物、含水量、加工尺寸及相互位置等。LineCAL可实现亚微米精度的空间补偿!三维轮廓激光干涉仪厚度测量

激光干涉仪

电力系统为了传输电能,往往采用交流电压、大电流回路把电力送往用户,无法用仪表进行直接测量。互感器的作用,就是将交流电压和大电流按比例降到可以用仪表直接测量的数值,便于仪表直接测量,同时为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提供电源。电力系统用互感器是将电网高电压、大电流的信息传递到低电压、小电流二次侧的计量、测量仪表及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的一种特殊变压器,是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的联络元件,其一次绕组接入电网,二次绕组分别与测量仪表、保护装置等互相连接。互感器与测量仪表和计量装置配合,可以测量一次系统的电压、电流和电能;与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配合,可以构成对电网各种故障的电气保护和自动控制。互感器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测量、计量的准确性和继电器保护装置动作的可靠性。  三维轮廓激光干涉仪厚度测量测试齿条齿轮传动系统中,行星齿轮机械参数的长期稳定性。

三维轮廓激光干涉仪厚度测量,激光干涉仪

干涉仪技术参数:5D/6D标准型:

1.线性:0.5ppm.

2.测量范围:40米(1D可选80米)

3.线性分辨力:0.001um.

4.偏摆角和俯仰角的精度:(1.0+0.1/m)角秒或1%显示较大值

5.比较大范围:800角秒

6.滚动角精度:1.0角秒

7.直线度精度:(1.0+0.2/m)um或1%显示较大值

8.直线度比较大范围:500um

9.垂直度精度:1角秒

10.温度精度:0.2摄氏度

11.湿度精度:5%

12.压力精度:1mmHg从激光器发出的光束,经扩束准直后由分光镜分为两路,并分别从固定反射镜和可动反射镜反射回来会合在分光镜上而产生干涉条纹。

被光束照射到的电子会吸收光子的能量,但是其中机制遵照的是一种非全有即全无的判据,光子所有能量都必须被吸收,用来克服逸出功,否则这能量会被释出。假若电子所吸收的能量能够克服逸出功,并且还有剩余能量,则这剩余能量会成为电子在被发射后的动能。逸出功W是从金属表面发射出一个光电子所需要的较小能量。如果转换到频率的角度来看,光子的频率必须大于金属特征的极限频率,才能给予电子足够的能量克服逸出功。逸出功与极限频率之间的关系为其中,h是普朗克常数,W是光频率为的光子的能量。克服逸出功之后,光电子的比较大动能为其中,hv是光频率为v的光子所带有并且被电子吸收的能量。实际物理要求动能必须是正值,因此,光频率必须大于或等于极限频率,光电效应才能发生。       电机振动的非接触频率分析。

三维轮廓激光干涉仪厚度测量,激光干涉仪

光电效应分为:外光电效应和内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是被光激发所产生的载流子(自由电子或空穴)仍在物质内部运动,使物质的电导率发生变化或产生光生伏特的现象。外光电效应是被光激发产生的电子逸出物质表面,形成真空中的电子的现象。外光电效应在光的作用下,物体内的电子逸出物体表面向外发射的现象叫做外光电效应。外光电效应的一些实验规律a.只当照射物体的光频率不小于某个确定值时,物体才能发出光电子,这个频率叫做极限频率(或叫做截止频率),相应的波长λ0叫做极限波长。不同物质的极限频率和相应的极限波长 是不同的。色散共焦传感器。。。激光干涉仪位移

工业位移传感器(IDS)。三维轮廓激光干涉仪厚度测量

(3)非接触测头以及各种扫描探针显微镜。航空航天行业对此已经提出迫切要求,这是今后坐标测量机发展的关键技术。目前接触式测头已完全被国外所垄断,非接触测头还没有发展成熟,我们有参与竞争的机遇。以前较多采用的激光三角法原理受到很多限制,难以有突破性进展,但可在原理创新上下功夫。应该突破0.1~0.5μm分辨率。(5)新器件,新材料。过去,科研评价体系存在偏重于整机和系统,忽视材料和器件的趋向。新的突破点可能出现在新光源、新型高频探测器。目前探测器的响应频率只有10的9次方,而光频高达10的14次方,目前干涉仪实际上是起着混频器的作用,适应探测器的不足(如果探测器的响应果真能超过光频,干涉仪也就没有用了)。如果探测器的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对于通讯也是很大的突破。       三维轮廓激光干涉仪厚度测量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