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零膨胀硅砖单位

时间:2021年02月03日 来源:

零膨胀硅砖的石英转变为鳞石英的转化速度和程度,不仅与温度的高低和矿化剂的存在有关,而且也与温度的作用时间、原料的颗粒大小、转化相结晶大小等因素有关。温度高、高温作用时间长、颗粒小、结晶小、矿化剂作用强,则转化快,反之则慢。硅砖的主晶相为鳞石英和方石英,鳞石英熔点1670℃,具有较高的体积稳定性。如果硅砖中鳞石英呈矛头状双晶形态相互交错为网络状分布,能够使硅砖具有较高的荷重软化点及机械强度。当硅砖中残余石英较多时,由于在使用中它会继续进行晶型转变,体积膨胀较大,会导致砖体结构松散开裂。矿化剂的作用越强、鳞石英越多,晶粒越大。。宝山区零膨胀硅砖单位

零膨胀硅砖在600℃以下,可用较快而均匀地升温速度烧成。 在700℃以上至1100~1200℃温度范围内,因砖坯体积变化不大,强度逐渐提高,不会产生过大应力,只要保证砖坯加热均匀,可尽快升温。1100~1200℃至烧成终了温度的高温阶段,硅砖的密度明显降低,晶体转变及体积变化集中地发生在这一阶段。它是决定砖坯出现裂纹与否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升温速度应逐渐降低,并能缓慢均匀升温。 为了在高温阶段使温度缓慢均匀上升,在生产中通常采用弱还原火焰烧成。同时还可以使窑内温度分布均匀,减少窑内上下温差,避免高温火焰冲击砖坯,达到“软火” (均匀缓和火烧成)烧成要求。扬州零膨胀硅砖哪家专业硅砖600℃以下晶型转变较多,体积变化较大,耐热震性变差。

硅砖的矿相组成主要为鳞石英和方石英,还有少量石英和玻璃质。鳞石英、方石英和残存石英在低温下因晶型变化,体积有较大变化,因此硅砖在低温下的热稳定性很差。使用过程中,在800℃以下要缓慢加热和冷却,以免产生裂纹。所以不宜在 800℃以下有温度急变的窑炉上使用。 中国的硅石原料资源丰富,分布很广,质量较好,通过严谨的生产工艺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的硅砖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都有明显提高,已出口至世界各国,并且精益求精,持续研发,以期生产出更高质量的硅砖,以满足各工业窑炉的需求。

零膨胀硅砖机械化制胚能够保证硅砖生胚的质量和其性能的稳定性。低温干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硅砖的合格率,同样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步骤。硅砖的真密度在一定程度上能标准硅砖性能的优异与否,而要获得较低真密度的硅砖必须采用合理的烧成制度,包括烧成温度,升温速率和保温时间等。 通过对于硅砖的生产工艺研究发现,在硅砖的生产过程中原料是获得较好硅砖的必要条件,是硅砖优劣的关键点,同时需要合理的工艺和良好的装备确保其产出硅砖的质量,而硅砖的生产工艺中烧成制度则是关键中的关键。低温干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硅砖的合格率。

零膨胀硅砖,硅砖按重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分:熔融石英70-90%,超细硅微粉8-20%,羧甲基纤维素0.1-5%,硅溶胶0.5-5%.优点为硅砖对玻璃窑炉中的燃烧气氛具有良好的耐侵蚀和抗蠕变性,在1500℃及以上高温中不开裂,不变形,长期使用无剥落现象,砌筑的砖体更为密实,不会影响玻璃产品的产品质量,适用于玻璃窑大碹的热补热修,隔墙更换,热电偶孔砖的调整;同时,硅砖还适用于砌筑焦炉炉门,保温节能,不仅能有效降低炉门重量,且砖块不粘焦,能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劳动力的损耗,还能增加焦炉焦碳容积,提高炼焦产量,为焦化企业降本增效创造了有力条件。零膨胀硅砖机械化制胚能够保证硅砖生胚的质量和其性能的稳定性。零膨胀硅砖厂家咨询

零膨胀硅砖的原料应品质稳定,烧成时不易松散且易于控制。宝山区零膨胀硅砖单位

硅砖中一般存在3种晶相,分别是鳞石英、方石英和少量的残余石英且真密度依次增大。一般来说,真密度、热膨胀系数、鳞石英和残余石英的含量是表征硅砖较关键的性能指标。烧成过程中石英转化为体积稳定的鳞石英和高温性能优异的方石英的程度越大,则残余石英含量越少,硅砖的真密度越小,则高温体积稳定性越好,使用过程中的再膨胀也越小。适合于耐火材料的硅石主要是石英岩,根据其组织结构种类可分为结晶硅石和胶结硅石。一般来说,结晶硅石纯度较高,生料密度大,石英结晶颗粒较大,加热时转变速度较慢;胶结硅石常含少量杂质,纯度相对较低,且胶结硅石中的石英颗粒结晶较小,胶结物含量较多,加热时转化速度较快。因此,应根据硅石原料的特点,制定合理的生产工艺,生产适合不同用途的硅砖。宝山区零膨胀硅砖单位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