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923-17-7

时间:2021年11月05日 来源:

质控品 校准品 标准品 的区别:是否都需要注册1.校准品:一般可与配合试剂合并申请注册,也可单独申请注册;2.质控品:一般可与配合诊断试剂合并申请注册,也可以单独申请注册。3.标准品:国家参考品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负责组织制备、标定,并向国家药品标准品会申报获批。企业内部标准品是由企业根据产品的特性研制用于满足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性能评估等,一般不需要注册。是否都需要溯源性文件:1.校准品:要求提供完整的溯源性文件。2.质控品:一般无溯源性要求,但对于定值质控品,有赋值准确度的要求。3.标准品:如已有相应的国家或国际标准品的项目,则企业内部标准品应溯源至国家或国际标准品;如无国家或国际标准品,企业参考品的制备应有规范的质量控制程序,比如用金标准的方法或已上市同类产品对其进行验证确认等。绿原酸有哪些功效:抗氧化。绿原酸的抗氧化效果很好。140923-17-7

140923-17-7,标准品

质控品 校准品 标准品 的区别:性能评估指标1.对于校准品和质控品,除了溯源性上的差别外,一般都包括装量、瓶间差、生物安全性、稳定性等指标的要求。2.而对于标准品:根据项目的不同,选用相应的试剂盒或金标准方法等,对参考品进行验证分析。校准品、标准品、质控品三者同为参考物质。参考物质是一种材料或者物质,某一种或多种特性值只够均匀并被良好确定,用于校准测量系统,评价测量程序或为材料赋值。但三者并非用一个概念,他们有各自不同的应用场合。临床上常常有很多错误的应用,例如将不同厂商的校准品应用于检测系统;使用给定值的质控品评价检测系统;使用质控品来校准检测系统等等。校准品、标准品、质控品的来源及定值方式,得出正确使用三种参考物质的方法。140923-17-7对照品使用的长期可靠性,直接影响质量标准和新药研究的质量。

140923-17-7,标准品

橄榄苦苷的用途和修复作用:1、修复-促进胶元蛋白的新陈代谢-促进胶元蛋白合成在肌肤老化的过程中,胶元蛋白合成的能力逐渐下降,纤维细胞只能生成少量的胶元蛋白。我们在细胞培养环境中测量胶元蛋白合成的促进程度,一些加入了纯橄榄叶精华,另一些则没有,以脯氨酸(氨基酸的一种)的量作为衡量新合成胶元蛋白的指标。实验证明:橄榄叶精华可明显促进纤维细胞生成胶元蛋白。2、抗聚糖反应  聚糖反应现象是发生于细胞膜的一种反应,它会造成胶原质的网结,从而胶元蛋白失去原有的弹性,皮肤随之出现凹陷,亦即皱纹。这种现象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在37?C的试管培育8天后,以荧光分析追踪聚糖反应的衍生物-形成于赖氨酸与葡糖-6-磷酸(酯)酶之间。这个实验同样在加入纯橄榄叶精华与没有纯橄榄叶精华的情况下进行,证明了它对于抗聚糖反应的重要作用。

对照品(标准品)标定的技术要求:创新药物应说明对照品(标准品)原料的制备路线、精制方法、质检报告,提供理化常数和纯度的测定数据及分析结果(包括相关图谱),提供标定方法的研究和验证资料(如与原料药质量研究项下相同,可不再提供)、含量测定数据及经统计分析得到的对照品(标准品)含量结果,并说明进行临床前药学研究、药理毒理学研究所用样品的含量是否用该批对照品(标准品)确定或可用该批对照品(标准品)进行量值溯源。 纯度测定方法应选用色谱法,并采用两种以上不同分离机理或不同色谱条件并经验证的色谱方法相互验证比较,同时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或其它适宜方法检测HPLC法的色谱峰纯度,而后根据测定结果经统计分析确定对照品(标准品)原料的纯度。.每次新配制标准使用液和标准储备液时,需对标准储备溶液进行核查并填写标准使用液控制记录。

140923-17-7,标准品

绿原酸(Chlorogenicacid,以下简称CA),是由咖啡酸(Caffeicacid)与奎尼酸(Quinicacid,1-羟基六氢没食子酸)生成的缩酚酸,是植物体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经莽草酸途径产生的一种苯丙素类化合物。根据咖啡酰在奎尼酸上的结合部位和数目不同,从理论上讲,单咖啡酰奎尼酸和二咖啡酰奎尼酸所组成的绿原酸异构体共有10种,分别为:1-咖啡酰奎尼酸、3-咖啡酰奎尼酸、4-咖啡酰奎尼酸、5-咖啡酰奎尼酸、1,3-二咖啡酰奎尼酸、1,4-二咖啡酰奎尼酸、1,5-二咖啡酰奎尼酸、3,4-二咖啡酰奎尼酸、3,5-二咖啡酰奎尼酸、4,5-二咖啡酰奎尼酸。标准溶液是指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140923-17-7

橄榄叶中的其它抗氧化剂还包括白藜芦醇、酪醇和羟基酪醇。140923-17-7

标准品的期间核查:标准品存放时间,这其实在实验室认可中有明确的要求,就是所谓的标准品的期间核查。分为两种:一是所购买的标准品有无失效,一般说来标准品都会有标准证书,只要按标准品证书上的条件进行保存即可通过时间来认定其有效与否;二是所配制的标准溶液是否失效。严格说来应该通过期间核查来确认,即用新配制的标准溶液来测定前一段时间配制的标准溶液是否在误差的范围之内来认定其有效与否。(这个误差范围定在5%以内可行)。140923-17-7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