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录音语音识别

时间:2024年06月24日 来源:

    导致我国的语音识别研究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都没有取得学术成果,也没有开发出具有优良性能的识别系统。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语音识别研究持续发展,开始逐渐地紧追国际水平。在"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我国在中文语音识别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21世纪初期,包括科大讯飞、中科信利、捷通华声等一批致力于语音应用的公司陆续在我国成立。语音识别企业科大讯飞早在2010年,就推出了业界中文语音输入法,移动互联网的语音应用。2010年以后,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国内各大互联网公司相继组建语音研发团队,推出了各自的语音识别服务和产品。在此之后,国内语音识别的研究水平在之前建立的坚实基础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如今,基于云端深度学习算法和大数据的在线语音识别系统的识别率可以达到95%以上。科大讯飞、百度、阿里巴巴都提供了达到商业标准的语音识别服务,如语音输入法、语音搜索等应用,语音云用户达到了亿级规模。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人机交互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语音交互产品也越来越多。国内消费者接受语音产品也有一个过程,开始的认知大部分是从苹果Siri开始。一般都是可以理解的文本内容,也有可能是二进制编码或者字符序列。江苏录音语音识别

江苏录音语音识别,语音识别

    汉语的音节由声母、韵母和音调构成,其中音调信息包含在韵母中。所以,汉语音节结构可以简化为:声母+韵母。汉语中有409个无调音节,约1300个有调音节。汉字与汉语音节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一个汉字可以对应多个音节,一个音节可对应多个汉字,例如:和——héhèhuóhuòhútián——填甜语音识别过程是个复杂的过程,但其终任务归结为,找到对应观察值序列O的可能的词序列W^。按贝叶斯准则转化为:其中,P(O)与P(W)没有关系,可认为是常量,因此P(W|O)的*大值可转换为P(O|W)和P(W)两项乘积的*大值,di一项P(O|W)由声学模型决定,第二项P(W)由语言模型决定。为了让机器识别语音,首先提取声学特征,然后通过解码器得到状态序列,并转换为对应的识别单元。一般是通过词典将音素序列(如普通话的声母和韵母),转换为词序列,然后用语言模型规整约束,后得到句子识别结果。例如,对"天气很好"进行词序列、音素序列、状态序列的分解,并和观察值序列对应。其中每个音素对应一个HMM,并且其发射状态(深色)对应多帧观察值。人的发音包含双重随机过程,即说什么不确定。怎么说也不确定,很难用简单的模板匹配技术来识别。更合适的方法是用HMM这种统计模型来刻画双重随机过程。重庆语音识别率在语音识别的漫长历史中,人工神经网络的浅层和深层(例如递归网络)。

江苏录音语音识别,语音识别

    feed-forwardsequentialmemorynetwork,FSMN),在DNN的隐层旁增加了一个“记忆模块”,这个记忆模块用来存储对判断当前语音帧有用的语音信号的历史信息和未来信息,并且只需等待有限长度的未来语音帧。随后,科大讯飞进一步提出了深度全序列卷积神经网络(DFCNN)。2018年,阿里巴巴改良并开源了语音识别模型DFSMN(DeepFSMN)。2018年,中科院自动化所率先把Transformer应用到语音识别任务,并进一步拓展到中文语音识别。不管是在研究成果还是在产品性能体验上,国内的语音行业整体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国际水平。2016年10月,时任百度首席科学家的吴恩达在对微软的语音识别技术与人类水平持平的消息表示祝贺的同时声称,百度的汉语语音识别在2015年就已经超越了人类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说百度比微软提前一年实现了这一成绩。当前语音识别系统依然面临着不少应用挑战,其中包括以下主要问题:鲁棒性。目前语音识别准确率超过人类水平主要还是在受限的场景下,比如在安静环境的情况下,而一旦加入干扰信号,尤其是环境噪声和人声干扰,性能往往会明显下降。因此,如何在复杂场景(包括非平稳噪声、混响、远场)下,提高语音识别的鲁棒性,研发"能用=>好用"的语音识别产品。

    Siri、Alexa等虚拟助手的出现,让自动语音识别系统得到了更广的运用与发展。自动语音识别(ASR)是一种将口语转换为文本的过程。该技术正在不断应用于即时通讯应用程序、搜索引擎、车载系统和家庭自动化中。尽管所有这些系统都依赖于略有不同的技术流程,但这些所有系统的第一步都是相同的:捕获语音数据并将其转换为机器可读的文本。但ASR系统如何工作?它如何学会辨别语音?本文将简要介绍自动语音识别。我们将研究语音转换成文本的过程、如何构建ASR系统以及未来对ASR技术的期望。那么,我们开始吧!ASR系统:它们如何运作?因此,从基础层面来看,我们知道自动语音识别看起来如下:音频数据输入,文本数据输出。但是,从输入到输出,音频数据需要变成机器可读的数据。这意味着数据通过声学模型和语言模型进行发送。这两个过程是这样的:声学模型确定了语言中音频信号和语音单位之间的关系,而语言模型将声音与单词及单词序列进行匹配。这两个模型允许ASR系统对音频输入进行概率检查,以预测其中的单词和句子。然后,系统会选出具有**高置信度等级的预测。**有时语言模型可以优先考虑某些因其他因素而被认为更有可能的预测。因此,如果通过ASR系统运行短语。信号处理和特征提取可以视作音频数据的预处理部分,一般来说,一段高保真、无噪声的语言是非常难得的。

江苏录音语音识别,语音识别

    并能产生兴趣投身于这个行业。语音识别的技术历程现代语音识别可以追溯到1952年,Davis等人研制了能识别10个英文数字发音的实验系统,从此正式开启了语音识别的进程。语音识别发展已经有70多年,但从技术方向上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从1993年到2017年在Switchboard上语音识别率的进展情况,从图中也可以看出1993年到2009年,语音识别一直处于GMM-HMM时代,语音识别率提升缓慢,尤其是2000年到2009年语音识别率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009年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特别是DNN的兴起,语音识别框架变为DNN-HMM,语音识别进入了DNN时代,语音识别准率得到了提升;2015年以后,由于“端到端”技术兴起,语音识别进入了百花齐放时代,语音界都在训练更深、更复杂的网络,同时利用端到端技术进一步大幅提升了语音识别的性能,直到2017年微软在Swichboard上达到词错误率,从而让语音识别的准确性超越了人类,当然这是在一定限定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还不具有普遍性。GMM-HMM时代70年代,语音识别主要集中在小词汇量、孤立词识别方面,使用的方法也主要是简单的模板匹配方法,即首先提取语音信号的特征构建参数模板,然后将测试语音与参考模板参数进行一一比较和匹配。远场语音识别技术以前端信号处理和后端语音识别为主,以让语音更清晰,后送入后端的语音识别引擎进行识别。江苏语音识别字

为了能够更加清晰的定义语音识别的任务,先来看一下语音识别的输入和输出都是什么。江苏录音语音识别

    业界大部分都是按照静态解码的方式进行,即将声学模型和语言模型构造成WFST网络,该网络包含了所有可能路径,解码就是在该空间进行搜索的过程。由于该理论相对成熟,更多的是工程优化的问题,所以不论是学术还是产业目前关注的较少。语音识别的技术趋势语音识别主要趋于远场化和融合化的方向发展,但在远场可靠性还有很多难点没有突破,比如多轮交互、多人噪杂等场景还有待突破,还有需求较为迫切的人声分离等技术。新的技术应该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让机器听觉远超人类的感知能力。这不能只是算法的进步,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共同技术升级,包括更为先进的传感器和算力更强的芯片。单从远场语音识别技术来看,仍然存在很多挑战,包括:(1)回声消除技术。由于喇叭非线性失真的存在,单纯依靠信号处理手段很难将回声消除干净,这也阻碍了语音交互系统的推广,现有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回声消除技术都没有考虑相位信息,直接求取的是各个频带上的增益,能否利用深度学习将非线性失真进行拟合,同时结合信号处理手段可能是一个好的方向。(2)噪声下的语音识别仍有待突破。信号处理擅长处理线性问题,深度学习擅长处理非线性问题,而实际问题一定是线性和非线性的叠加。江苏录音语音识别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