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科血糖仪监测可以避开血糖高带来并发症

时间:2023年12月30日 来源:

影响血糖仪正常工作的注意事项

1、血糖仪应远离磁场附近存放,如手机、电脑、微波炉等,以免影响血糖值得的准确性。

2、血糖仪应定期清洁保养,清理表面血渍、灰尘等,以免影响测试结果。应用湿软布擦拭,不使用清洁剂清洗,或将血糖仪浸入水中清洗,以免损坏。

3、试纸条应保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每次使用时不触碰试纸条的测试区,并注意有效期。

血糖仪对环境也有要求,一般适宜的温度为10℃—40℃,湿度为20%—80%,太冷、太热、过湿都会影响其准确性。 家用血糖仪到底准不准?艾科血糖仪监测可以避开血糖高带来并发症

艾科血糖仪监测可以避开血糖高带来并发症,血糖仪

血糖仪的清洁保养方法

血糖仪要放置在干燥清洁处,正常室温下存放即可,避免摔打、沾水。血糖仪允许的工作温度是10~40℃,湿度是20%~80%,太冷、太热、过湿均会影响其准确性。测试血糖时,不可避免会受到环境中灰尘、纤维、杂物等的污染,特别是检测时不小心涂抹在机器上的血液,都会影响测试结果,因此要定期清洁和保养血糖仪,清理血渍、布屑、灰尘。

清洁时,应用软布蘸清水擦拭,不要用清洁剂清洗或将水渗入血糖仪内,更不要将血糖仪浸入水中或用水冲洗,以免损坏。对测试区的清洁一定要注意,擦拭时不要使用酒精等有机溶剂,以免损伤其光学部分性能。应注意将试纸条保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每次使用时不要触碰试纸条的测试区,并注意其有效期。 动态血糖仪视频搭配试纸使用,可以更加准确地检测血糖数值,并且可以记录您的血糖变化规律,帮助您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艾科血糖仪监测可以避开血糖高带来并发症,血糖仪

选购家用血糖仪需考虑的因素

01、血糖仪的准确性血糖仪的技术含量还是比较高的,所以一定要买正规厂家、品牌的产品。国际标准化组织针对血糖仪在2013年发布了ISO15197:2013标准,即《体外诊断检测系统——血糖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通常来说通过这个标准认证的产品在准确性上是没有问题的。

02、血糖仪的采集量前面说了血糖仪是通过对血液进行检测的,所以第一步是采集。对于经常监测血糖的人来说,当然是每次的取血量越少越好,而且取血量少的话,疼痛感也会小一些。

03、血糖仪的可操作性家用血糖仪在操作性上一定要简单,因为使用者一般都是中老年人,太复杂的话不但容易出错,而且也很难坚持长期监测。

04、血糖仪的耗材血糖仪本身并不贵,和打印机、剃须刀一样厂商主要靠后期的耗材赚钱。所以试纸的成本也要考虑进去。

1、取出血糖仪、血糖试纸、采集血笔、采集血针。

2、用温水洗手或消毒,注意需等待手指完全干燥之后再测试,否则对结果会造成误差。

3、取出血糖笔,安装采针,调节血糖笔档次,数字越浅小扎的越浅,拉采集血笔弹簧上档,建议次使用,调到中间档位,也可根据个人皮肤薄厚调节。

4、打开试纸桶,取出试纸条,取出试纸后需立即盖好桶盖,不得长时间暴露在空气外。

5、把试纸插入血糖仪内,在取插试纸过程中,手指不能捏拿吸血口和插头部,手指温度会影响结果。

6、血糖试纸如需校正代码,必须先校正血糖仪代码和试纸代码一致才可以使用,否则结果不准。

7、用酒精消毒手指末梢端,自然待干。用采集血针或将采集血笔置于指腹(或两侧),按动采集血笔,血珠擦弃,用第二滴血,吸满试纸的吸血口,(血糖仪会发出滴的一声)平放血糖仪等待读取数值。

8、记录数值。 血糖仪断电后需要进行校准。

艾科血糖仪监测可以避开血糖高带来并发症,血糖仪

随着大家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和医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家用血糖仪越来越普及了。除了很多糖尿病患者,还有一些健身人士也会自备一个家用血糖仪来了解自身血糖状况。于是就会引发一个问题,家用血糖仪到底准不准?

可快速检测血糖的家用血糖仪属于医疗器械,符合国家医疗器械认证审核的有关规定才能正式上市销售,因此大家从正规渠道购买的血糖仪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是有保障的。某一款血糖仪在上市销售前,按照规定必须进行相关的对比检测,只有误差在一定范围之内的才能被批准上市销售。 着手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掌握正确使用血糖仪的方法技巧。血糖仪都能测试什么

血糖试纸要如何保存呢?艾科血糖仪监测可以避开血糖高带来并发症

现在大家生活好,了收入高了,许多“富贵病”也纷纷冒头,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糖尿病需要长期控制饮食、观测血糖,所以正确选用血糖仪很关键。

自测用血糖仪主要是给非专业人员使用的医疗器械,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掌握、需血量少、反应时间短的优点。

目前自测血糖仪只能作为患者用于掌握一段时间血糖变化水平的监测手段,想要诊断糖尿病必须采用更准确的实验室检验方法。

血糖仪的自测结果有时候会出现和医院结果不一致的情况,这是因为血糖仪通常检测的是指尖血,医院生化仪检测的是静脉血,采集血部位不同测试结果就可能不同

艾科血糖仪监测可以避开血糖高带来并发症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