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介质中性淬火加工

时间:2024年05月25日 来源:

通常,CVD的反应温度在900℃以上,覆层硬度达到2000HV以上,但高的温度容易使工件变形,沉积层界面易发生反应。发展趋势是降低温度,开发新的涂层成分。例如,金属有机化合物CVD(MOCVD),激光CVD(LCVD),等离子CVD(PCVD)等。高能束热处理,高能束热处理的热源通常是指激光、电子束、离子束等,它们共同的特征是:供给材料表面功率密度至少1000W/cm2。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加热速度快,加热面积可根据需要选择,工件变形小,不需要冷却介质,处理环境清洁,可控性能好,便于实现自动化处理。国内外对高能束热处理的原理、工艺等均投入较多的研究,比较成熟的是激光相变硬化、小尺寸电子束处理和中等功率的离子注入,并在提高模具寿命方面获得了应用。零件的淬火冷却在真空炉内进行,淬火介质主要是气(如惰性气体)、水和真空淬火油等。双介质中性淬火加工

双介质中性淬火加工,真空硬化淬火

深冷处理,近年来的研究工作表明,模具钢经深冷处理(-196℃),可以提高其力学性能,一些模具经深冷处理后明显提高了使用寿命。模具钢的深冷可以在淬火和回火工序之间进行,也可在淬火回火之后进行深冷处理。如果在淬火、回火后钢中仍保留有残余奥氏体,则在深冷处理后仍需要再进行一次回火。深冷处理能提高钢的耐磨性和抗回火稳定性。深冷处理不仅用于冷作模具,也可用于热作模具和硬质合金。深冷处理技术已越来越受到模具热处理工作者的关注,已开发出专门使用深冷处理设备。不同钢种在深冷过程中的组织变化及其微观机制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双介质中性淬火加工真空淬火适用于气淬的有高速钢和高碳高铬钢等马氏体临界冷却速度较低的材料。

双介质中性淬火加工,真空硬化淬火

渗碳温度范围跨度大:从低温渗碳到较高渗碳温度可达到1050℃,对于深层渗碳可较大程度上节省工艺时间。更有利于完成特殊钢种的渗碳工艺。 在880-1000℃范围内的相同材料低压真空渗碳,随着渗碳温度的提高,渗碳速度不断增加。980℃的渗碳速度可以达到920℃的两倍。真空高温渗碳可以渗特殊材料,如马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还有H13,Cr12MoV等。对于这些材料,是另外一种渗碳类型,即碳化物析出型渗碳。渗碳质量稳定:工艺参数设定以后,整个渗碳过程有微机控制并记录工艺参数。控制系统能对渗碳工艺进行精确控制,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全方面监控并记录,减少工艺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使热处理工件有良好的重复性,质量稳定。

40Cr钢是一种中碳调制刚,价格适中,加工也比较容易,通过热处理,可以达到一定的耐磨性、韧性和塑性,该刚在550-570摄氏度之间时,具有较佳的综合的力学性能,适合高频淬火等表面硬化处理,且在生活中应用普遍,深受欢迎。40Cr钢热处理传统工艺概述,热处理工艺大体可分为整体、表面和化学热处理三种,根据40Cr钢的加热介质、温度和冷却法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获得不同的性能,获得需要的金相组织,以获得需要的力学性能。液淬是将工件在加热室中加热后,移至冷却室中充入高纯氮气并立即送入淬火油槽,快速冷却。

双介质中性淬火加工,真空硬化淬火

真空淬火的优势,真空热处理的技术在国外应用得较早,美国的海斯公司和日本真空研究所在1968年先后研制出真空淬火油和水剂淬火剂,从而真空淬火技术在热处理行业得到迅速的发展,从单室炉发展到了多组合机群,从一般的真空淬火发展到高压气淬、真空水剂淬火、真空渗碳、真空碳氮共渗及多元共渗等。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国内真空炉制造厂商在设计、制造水平和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用国产真空设备替代从国外进口的真空设备逐渐增多,从而降低了使用单位的生产成本,使真空热处理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目前已经在各种工模具钢、不锈钢、轴承钢、碳钢、硬质合金、合金钢及高合金钢等重要零件的真空热处理和真空化学热处理上得到了较好的应用。真空淬火应用于各种时效合金、硬磁合金的固溶处理。苏州不锈钢真空硬化淬火工艺

真空中的淬火有气淬和液淬两种。双介质中性淬火加工

影响真空淬火工件外观的因素,真空淬火往往对外观由较高的要求,影响真空淬火工件外观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真空度,漏气率,冷却介质特性,材料等;材料中的铁、铬、镍元素与炉中残存的氧气和水蒸气相互作用使表面着色;高温时含有铬锰元素的钢由于产生蒸发而使表面粗糙;含铝钛的不锈钢和耐热合金对氧敏感,色变暗;冷却其他纯度不够,微量活性杂质使工件表面着色;油淬光亮度低于气淬;回火(特别是中高温回火)可使光亮略低。双介质中性淬火加工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