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毫米波雷达常用解决方案

时间:2021年01月08日 来源:

毫米波雷达可以实现自动驾驶多种功能,ADAS采用的传感器主要有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超声波、红外等。毫米波雷达传输距离远,在传输窗口内大气衰减和损耗低,穿透性强,可以满足车辆对全天气候的适应性的要求,并且毫米波本身的特性,决定了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器件尺寸小、重量轻等特性。很好的弥补了摄像头、激光、超声波、红外等其他传感器,在车载应用中所不具备的使用场景。把毫米波雷达安装在汽车上,可以测量从雷达到被测物体之间的距离、角度和相对速度等。利用毫米波雷达可以实现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CruiseControl),前向防撞报警(ForwardCollisionWarning),盲点检测(BlindSpotDetection),辅助停车(Parkingaid),辅助变道(Lanechangeassistant),自主巡航控制(ACC)等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功能。比较常见的汽车毫米波雷达工作频率在24GHz和77GH附近。24GHz雷达系统主要实现近距离探测(SRR),而77GHz系统主要实现远距离的探测(LRR),60GHZ有车内人体检测、呼吸心跳检测等。毫米波雷达的品牌有很多,具体该如何选择呢?深圳毫米波雷达常用解决方案

毫米雷达波的优势:(1)小天线口径、窄波束:高跟进和引导精度;易于进行低仰角跟进,抗地面多径和杂波干扰;对近空目标具有高横向分辨力;对区域成像和目标监视具备高角分辨力;窄波束的高抗干扰性能;高天线增益;容易检测小目标,包括电力线、电杆和弹丸等。 (2)大带宽:具有高信息速率,容易采用窄脉冲或宽带调频信号获得目标的细节结构特征;具有宽的扩谱能力,减少多径、杂波并增强抗干扰能力;相邻频率的雷达或毫米波识别器工作,易克服相互干扰;高距离分辨力,易得到精确的目标跟进和识别能力。 (3)高多普勒频率:慢目标和振动目标的良好检测和识别能力;易于利用目标多普勒频率特性进行目标特征识别;对干性大气污染的穿透特性,提供在尘埃、烟尘和干雪条件下的良好检测能力。 (4)良好的抗隐身性能:当前隐身飞行器上所涂覆的吸波材料都是针对厘米波的。根据国外的研究,毫米波雷达照射的隐身目标,能形成多部位较强的电磁散射,使其隐身性能**降低,所以,毫米波雷达还具有反隐身的潜力。深圳毫米波雷达常用解决方案毫米波雷达在测试距离时有什么限制呢。

毫米波雷达,是工作在毫米波波段(millimeter wave )探测的雷达。通常毫米波是指30~300GHz频域(波长为1~10mm)的。毫米波的波长介于微波和厘米波之间,因此毫米波雷达兼有微波雷达和光电雷达的一些优点。 同厘米波导引头相比,毫米波导引头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和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与红外、激光等光学导引头相比,毫米波导引头穿透雾、烟、灰尘的能力强,具有全天候(大雨天除外)全天时的特点。另外,毫米波导引头的抗干扰、反隐身能力也优于其他微波导引头 。毫米波雷达能分辨识别很小的目标,而且能同时识别多个目标;具有成像能力,体积小、机动性和隐蔽性好,在战场上生存能力强。

谷歌宣布开始L4级无人车商业化试运营,原本似乎遥不可及的无人驾驶就在眼前,众多自动驾驶从业者纷纷在朋友圈转发。而L2级自动驾驶(ADAS)今年在国产车型上开始普及,已经有六款自主车型用上L2自动驾驶功能。自动驾驶带来的颠覆性机遇下,一批国产传感器初创公司,也迎来了新的希望。三四年前,大量国产毫米波雷达创业公司在国外雷达芯片开放的关口成立,潜伏研发数年。如今,他们在自动驾驶的助力下,试图从不同角度挑战掌握了毫米波雷达市场的国外巨头们。毫米波雷达的劣势:树丛穿透能力差、雨、雾和湿雪等高潮湿环境的衰减、元器件成本高。

基于对无人车市场的良好预期,很多厂商都扎入到毫米波雷达赛道。目前,毫米波雷达市场几乎由国外厂商所把持,排名前四的毫米波雷达供应商被行业称为“ABCD”,即Autoliv(美安)、Bosch(博世)、Continental(大陆)和Delphi(德尔福)。这几家年出货量总和达到千万级别。随着毫米波雷达技术的发展,以及发展中的自动驾驶市场,给行业内的新兴势力提供了冒头的机会。比如行易道、苏州豪米波、深圳安智杰、湖南莫之比、杭州智波等一大批初创企业在近两年涌现,他们在不断挑战传统势力的过程中“跑马圈地”,努力使自己成为能够割据一方的强硬势力。当然这其中更有一些毫米波雷达新贵,比如瑞典Acconeer等公司,直接采用Aip技术把天线和芯片集成一体,让毫米波雷达可以让毫米波雷达走进消费品市场,瑞士的RFbeam公司,采用60GHZ MMIC芯片,也在毫米波雷达在安防、智能交通领域运用大展拳脚。毫米波雷达多久需要检测一次呢?深圳毫米波雷达常用解决方案

毫米波雷达工作在毫米波段,通常毫米波是指30~300GHz频段(波长为1~10mm)。深圳毫米波雷达常用解决方案

毫米波雷达的研制是从上世纪40年代末开始的。50年代出现了用于机场交通管制和船用导航的毫米波雷达(工作波长约为 8毫米),分辨力显示高、高精度、小天线口径等优越性。但是,由于技术上的困难,毫米波雷达的发展一度受到限制。这些技术上的困难主要是:随着工作频率的提高,功率源输出功率和效率降低,接收机混频器和传输线损失增大。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毫米波技术有了很大的进展,研制成功一些较好的功率源:固态器件如雪崩管(见雪崩二极管)和耿氏振荡器(见电子转移器件);热离子器件如磁控管、行波管、速调管、扩展的相互作用振荡器、返波管振荡器和回旋管等,近代毫米波雷达民用化后,深圳出现了采用片上天线集成的PCR毫米波雷达传感器,芯片化生产、体积小、精度高。深圳毫米波雷达常用解决方案

深圳市佰誉达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范围是电子元器件,拥有一支专业技术团队和良好的市场口碑。佰誉达科技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良好的PCR雷达传感器,24GHz雷达传感器,77GHz雷达传感器,激光雷达,一切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深受广大客户的欢迎。公司注重以质量为中心,以服务为理念,秉持诚信为本的理念,打造电子元器件良好品牌。佰誉达科技凭借创新的产品、专业的服务、众多的成功案例积累起来的声誉和口碑,让企业发展再上新高。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