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韧级POM

时间:2022年03月29日 来源:

POM在行业内有一个美称叫“赛钢”或“超钢”,要说到POM的历史呢,要追溯到上上个世纪,前苏联的化学家发现了POM的前身——甲醛二聚体。上世纪初,德国化学家奥尔巴赫和巴塞尔在实验室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聚甲醛。

之后的二三十年,是由德国化学家,195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赫尔曼·施陶丁格(德语:HermannStaudinger)发现的POM。他在1920年代研究高分子时发现了POM的结构与聚合过程,对POM进行了相对比较系统的研究。但是由于热稳定性的问题,POM当时并未实现商业化。聚甲醛 POM不同的生产工艺可以制造出不同种类的均聚甲醛和共聚甲醛。增韧级POM


尼龙是杜邦发明的,大家都应该知道;POM也是杜邦发明的,你们知道吗?

POM较早是由德国化学家,195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赫尔曼·施陶丁格(德语:HermannStaudinger)发现的。他在1920年代研究高分子时发现了POM的结构与聚合过程。但是由于热稳定性的问题,POM当时并未实现商业化

在1952年,杜邦公司的化学家合成了另一种POM,并且在1956年为其均聚物申请了专利。杜邦公司将RNMacDonald作为高分子量POM专利发明人。MacDonald和他同事的**描述了端基为半缩醛(~O–CH2OH)的高分子量POM的制备方法。

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热稳定性,这种POM还是不能够商用。具备热稳定性也意味着可以商用的POM是由DalNagore发明的,他发现用乙酸酐对POM进行端基处理可以将容易解聚的半缩醛转变成热为稳定的,可以融化的塑料。


增韧级POM经销商POM制品对磨时,高载荷作用时易产生类似尖叫的噪声。

尽管中国pom的市场需求不断攀升,但由于中国对pom的研制开发相对较晚,中国内pom的生产规模、产量以及品种、质量始终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中国pom生产与其它国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原料单耗高、装置规模小、质量不稳定、品种牌号少等问题。

pom造成中国pom产能增长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原因是:其它国pom市场增长较快,而中国pom生产的基础比较薄弱;另外pom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材料类化工产品,中国巨大的市场引起了国外大的关注,其它国一直想以其产品占据中国市场,不愿转让技术,使中国pom的技术水平提高缓慢,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再有就是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企业不能及时获得足够的资金投入,制约了pom生产的发展。

POM聚甲醛合成工艺:

1.单体精制

加入惰性溶剂聚乙烯醇二甲醚(PEGDME),使得甲醛和水共沸点消失,可以用精馏的方法,馏出高纯度的甲醛.


2.聚合反应

共聚甲醛亦属离子聚合,常用BF3及其络合物作引发剂,在双螺杆反应器中进行,可以获得预期的聚合物。

聚甲醛的端基是活性的羟基,必须封端,不然会自动降解。

均聚甲醛用乙酐封端,共聚甲醛以分子量调节剂形式加入,一般端基为甲氧基醚,羟基乙基醚或丁氧基醚,封端后,掺混助剂即进行造粒。 POM不耐强酸和氧化剂,对烯酸及弱酸有一定的稳定性。

POM吸水性小,一般为0.2%-0.5%。在通常情况下,POM不需干燥就能加工,但对潮湿原料必须进行干燥。干燥温度80℃以上,时间2小时以上,具体应按供应商资料进行。

再生料使用比例一般不超过20-30%。但要视产品的种类和**终用途而定,有时可达***。

常见模具温度控制为80-90℃,流道直径有3-6mm,浇口长度为0.5mm,浇口大小要视胶壁厚度而定,圆形浇口直径至少应制品厚度的0.5-0.6倍,长方形浇口的宽度通常是厚度的2倍或以上,深度为壁厚的0.6倍,脱模斜度40′-1°30′之间。 POM极易分解,分解温度为280℃,分解时有刺激性和腐蚀性气体发生。增强级POM

缺点阻燃性较差,遇火徐徐燃烧,氧指数小。增韧级POM

滞留时间:如设备没有熔胶滞留点

POM-H可在215℃滞留35分钟

POM-K可在205℃滞留20分钟不会有严重的分解在注塑温度下熔体不能在机筒内滞留超过20分钟。POM-K在240℃下可滞留7分钟。如果停机,机筒温度可降到150℃,如要长期停机就必须清理机筒子,关闭加热器。

背压:越低越好,一般不超过200bar。

注射速度:常见为中速偏快,过慢易产生波纹,过快易产生射纹和剪切过热。

熔胶温度:可用空射法量度POM-H可设为215℃(190℃-230℃)POM-K可设为205℃(190℃-210℃) 增韧级POM

热门标签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