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M500T易脱膜

时间:2022年04月04日 来源:

尽管中国pom的市场需求不断攀升,但由于中国对pom的研制开发相对较晚,中国内pom的生产规模、产量以及品种、质量始终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中国pom生产与其它国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原料单耗高、装置规模小、质量不稳定、品种牌号少等问题。

pom造成中国pom产能增长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原因是:其它国pom市场增长较快,而中国pom生产的基础比较薄弱;另外pom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材料类化工产品,中国巨大的市场引起了国外大的关注,其它国一直想以其产品占据中国市场,不愿转让技术,使中国pom的技术水平提高缓慢,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再有就是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企业不能及时获得足够的资金投入,制约了pom生产的发展。成型收缩率大,模具温度宜高些,或进行退火处理,或加入增强材料(如无碱玻璃纤维)。POM500T易脱膜


1859年,俄国化学家布特列洛夫在发现甲醛的同时得到了它的聚合物。

1920年,高分子学科奠基人、德国科学家斯道丁格尔开始了高分子科学的早期工作。

1948年,杜邦公司的研究者发现了甲醛聚合物具有优良的耐溶剂性。

1956年,杜邦公司研发的均聚甲醛产品被命名为“Delrin”。

1960年,杜邦公司的均聚甲醛实现销售。塞拉尼斯公司宣传将它的共聚甲醛产品“Celcon”产业化。

1962年,塞拉尼斯在德克萨斯州比肖普(Bishop)的共聚甲醛工厂开始生产“Celcon”树脂。

1962年,塞拉尼斯公司还与日本大赛璐公司宣布建立合资企业Polyplastic。开始输入美国树脂,使用合资企业的商品名Duracon(实际公司法律上成立日期是1964年)

1968年,日本本土装置产出产品

1963年,德国赫斯特公司(Hoechst)与塞拉尼斯在法兰克福建立的合资企业开始出售其产品“Hostaform-C”

1963年,塞拉尼斯与英国帝国化学公司ICI宣布合作以Kematal商品名在欧洲出售共聚甲醛(pom)

1987年,德国赫斯特公司收购了美国塞拉尼斯公司,自此Ticona成为赫斯特集团的工程塑料部门的名字

日本是目前世界上唯*有多家大公司生产聚甲醛的国家

1968年,宝理公司的7500吨/年装置投产,日本产的Duracon开始销售,次年便发表产能倍增计划 POM500T易脱膜通常甲醛聚合所得之聚合物,聚合度不高,且易受热解聚。

聚甲醛主要分为:均聚甲醛(三聚甲醛或甲醛的均聚体)和共聚甲醛(三聚甲醛与少量二氧五环的共聚)。

从结构上看,均聚甲醛由纯的-C-O-键连续构成,而共聚甲醛则在若干个C-O-键中分布着-C-C-键,由于–C-C-键较-C-O-键稳定好,故共聚POM的耐热稳定性和耐化学稳定性都好。两种聚甲醛结构上虽有一定差异,但共聚甲醛分子链中—C—C—键所占比例甚小(3%或5%),所以两种聚甲醛的性能基本还是相近的。

同大多数热塑性塑料一样,可以采用注射、挤出、吹塑等方法加工成所需要的各种精密注射件、片材、棒材、型材或中空制件。

POM聚甲醛合成工艺:

1.单体精制

加入惰性溶剂聚乙烯醇二甲醚(PEGDME),使得甲醛和水共沸点消失,可以用精馏的方法,馏出高纯度的甲醛.


2.聚合反应

共聚甲醛亦属离子聚合,常用BF3及其络合物作引发剂,在双螺杆反应器中进行,可以获得预期的聚合物。

聚甲醛的端基是活性的羟基,必须封端,不然会自动降解。

均聚甲醛用乙酐封端,共聚甲醛以分子量调节剂形式加入,一般端基为甲氧基醚,羟基乙基醚或丁氧基醚,封端后,掺混助剂即进行造粒。 聚甲醛 POM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在很宽的温度、湿度和频率范围内变化很小。

聚甲醛增韧TPU选择哪种?用何相容剂?(1)采用不同种类的TPU对聚甲醛进行增韧改性,结果发现,聚己内酯共聚酯型TPU的增韧效果较好;

(2)且TPU的用量对增韧材料的性能有较大影响,当TPU用量为40%时,由于共混物形成双连续相结构,冲击性能发生突变,增韧效果比较好;

(3)也可以通过添加SEBS-g-MA作增容剂。


如何解决POM收缩率大的问题?

POM本身的基本属性就是收缩率比较大,通常可以加入如玻纤等填料进行增强,同时可以较明显的减少收缩程度。 着色性好,比重1.41-1.43克/立方厘米,成型收缩率1.2-3.0%,成型温度170-200℃,干燥条件80-90℃2小时。POM500T易脱膜

POM强度、刚度高,弹性好,减磨耐磨性好。POM500T易脱膜

POM在行业内有一个美称叫“赛钢”或“超钢”,要说到POM的历史呢,要追溯到上上个世纪,前苏联的化学家发现了POM的前身——甲醛二聚体。上世纪初,德国化学家奥尔巴赫和巴塞尔在实验室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聚甲醛。

之后的二三十年,是由德国化学家,195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赫尔曼·施陶丁格(德语:HermannStaudinger)发现的POM。他在1920年代研究高分子时发现了POM的结构与聚合过程,对POM进行了相对比较系统的研究。但是由于热稳定性的问题,POM当时并未实现商业化。POM500T易脱膜

上一篇: 挤出级EAA5980I

下一篇: POM高刚性F20-02

热门标签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