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POM成分

时间:2022年04月28日 来源:

聚甲醛增韧TPU选择哪种?用何相容剂?(1)采用不同种类的TPU对聚甲醛进行增韧改性,结果发现,聚己内酯共聚酯型TPU的增韧效果较好;(2)且TPU的用量对增韧材料的性能有较大影响,当TPU用量为40%时,由于共混物形成双连续相结构,冲击性能发生突变,增韧效果比较好;(3)也可以通过添加SEBS-g-MA作增容剂。如何解决POM收缩率大的问题?POM本身的基本属性就是收缩率比较大,通常可以加入如玻纤等填料进行增强,同时可以较明显的减少收缩程度。POM为乳白色不透明结晶性线性热塑性树脂。导电POM成分

滞留时间:如设备没有熔胶滞留点POM-H可在215℃滞留35分钟POM-K可在205℃滞留20分钟不会有严重的分解在注塑温度下熔体不能在机筒内滞留超过20分钟。POM-K在240℃下可滞留7分钟。如果停机,机筒温度可降到150℃,如要长期停机就必须清理机筒子,关闭加热器。背压:越低越好,一般不超过200bar。注射速度:常见为中速偏快,过慢易产生波纹,过快易产生射纹和剪切过热。熔胶温度:可用空射法量度POM-H可设为215℃(190℃-230℃)POM-K可设为205℃(190℃-210℃)POM500T高流动POM的介电强度与厚度有关,厚度0.127mm时为82.7kV/mm,厚度为1.88mm时为23.6kV/mm。

POM在行业内有一个美称叫“赛钢”或“超钢”,要说到POM的历史呢,要追溯到上上个世纪,前苏联的化学家发现了POM的前身——甲醛二聚体。上世纪初,德国化学家奥尔巴赫和巴塞尔在实验室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聚甲醛。之后的二三十年,是由德国化学家,195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赫尔曼·施陶丁格(德语:HermannStaudinger)发现的POM。他在1920年代研究高分子时发现了POM的结构与聚合过程,对POM进行了相对比较系统的研究。但是由于热稳定性的问题,POM当时并未实现商业化。

1962年,塞拉尼斯有了自己的共聚甲醛——Celcon®,并在美国实现了商业化生产。1963年,塞拉尼斯与Hoechst在德国合资成立了泰科纳,生产Hostaform®共聚甲醛。1968年,塞拉尼斯和大赛璐在日本合资成立了宝理塑料,生产Duracon共聚甲醛,这也是亚洲极早的共聚甲醛的生产;2004年,杜邦与旭化成在张家港建立4万吨的共聚甲醛的工厂;2005年,PTM宝泰菱在南通的共聚甲醛开工,产能6万吨/年。(宝泰菱:宝理、泰科纳、三菱瓦斯)……POM强度、刚度高,弹性好,减磨耐磨性好。

POM在行业内有一个美称叫“赛钢”或“超钢”,要说到POM的历史呢,要追溯到上上个世纪,前苏联的化学家发现了POM的前身——甲醛二聚体。上世纪初,德国化学家奥尔巴赫和巴塞尔在实验室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聚甲醛。之后的二三十年,是由德国化学家,195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赫尔曼·施陶丁格(德语:HermannStaudinger)发现的POM。他在1920年代研究高分子时发现了POM的结构与聚合过程,对POM进行了相对比较系统的研究。但是由于热稳定性的问题,POM当时并未实现商业化机械性能受温度影响小,具有较高的热变形温度。耐疲劳POM588P

燃烧特性为容易燃烧 离火后继续燃烧 火焰上端呈黄色 下端呈蓝色,发生熔融滴落 有强烈的刺激性甲醛味、鱼腥臭。导电POM成分

中国pom行业连续多年生产能力和产量都较低,生产能力和产量仍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2002年中国pom生产厂家只有3家,其中只有云天化集团的pom生产装置为万吨级(现已扩能为2万吨/年)。2002年中国pom生产能力为1.28万吨/年,产量约为1万吨。1966~2002年中国pom生产能力年均增长率为16.7%,产量年均增长率为18.8%,可见扩大国内pom厂家的生产能力势在必行。预计2005年中国pom生产厂家将达到6家,总生产能力将可达13万吨/年;(不通,建议删除)预计2010年中国pom生产能力为19万吨/年,2005~2010年pom生产能力年均增长率将达到7.9%。导电POM成分

上一篇: 高流动性POM588P

下一篇: POM韧性佳F30-03

热门标签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