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液压拉马

时间:2024年06月16日 来源: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是每个挖掘机上必不可少的液压元件,结构和工作原理也非常类似,有些行业外的小白有时还会把这两样东西搞混。有人说液压泵和液压马达像一对情人,一个攻一个受;有些人说液压泵和液压马达像发电机和电动机,一个身份两种岗位。这种描述对不对?它们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液压马达和液压泵的相似点:(1)从原理上讲,液压马达和液压泵是可逆的,如果用电机带动时,输出的是液压能(压力和流量),这就是液压泵;若输入压力油,输出的是机械能(转矩和转速),则变成了液压马达。液压泵(2)从结构上看,二者是相似的。液压马达(3)工作原理上看,二者均是利用密封工作容积的变化进行吸油和排油的。对于液压泵,工作容积增大时吸油,工作容积减小时排出高压油。对于液压马达,工作容积增大时进入高压油,工作容积减小时排出低压油。液压马达和液压泵的不同点:(1)液压泵是能源装置,而液压马达是执行元件。液压泵是将电机的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的转换装置,输出流量和压力,希望容积效率高;液压马达是将液体的压力能转为机械能的装置,输出转矩和转速,希望机械效率高。(2)液压马达输出轴的转向必须能正转和反转,因此其结构呈对称性;而有的液压泵。泵、油管、拉拔器,三机一体成型。整体式液压拉马

整体式液压拉马,液压拉马

在前拉爪底座上通过螺栓组件连接有拉爪连杆,后拉爪底座上连接有拉爪,拉爪与拉爪连杆通过螺栓组件栓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在后拉爪底座上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环外套有底座环体,固定环与底座环体的接触面为5°倾斜面。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在固定环的侧表面设置有助力手柄。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后拉爪底座的拉爪固定杆上有两组通孔,一组到螺杆的距离为5cm,一组为1cm,前拉爪底座上的通孔到螺杆的距离为3cm。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拉爪连杆为两片式安装在前拉爪底座的拉爪固定杆两侧,通过螺栓组件固定。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后拉爪底座的拉爪固定杆为两片式结构,将拉爪包裹在中间,通过螺栓组件固定。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前后拉爪底座与后拉爪底座的固定化,增加了拉爪的稳固性,防止使用时拉爪脱落,能通过固定化固定拉爪结构,无需手工扶持定位,,降低使用难度,减少人员受伤可能。2.本实用新型通过前后拉爪底座拉爪固定在结构上的错开,提供了了更多的使用角度,后拉抓底座拉爪固定上的两组通孔,可以改变拉爪尾端固定位置,使拉马更好的适配不同尺寸齿轮或轴承的拆卸轴心分体液压拉马供应商对于液压拔轮器,以吨计的工作能力应该为轴杆直径毫米数的0.28至0.40倍。

整体式液压拉马,液压拉马

其中:后拉爪底座8的拉爪固定杆804为两片式结构,将拉爪10包裹在中间,通过螺栓组件805固定。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油压启动杆12对准齿轮或轴承安装轴的端面,调节拉爪10角度,使拉爪10头端扣住齿轮或轴承侧边,旋紧后拉爪底座8上的固定环801,后拉爪底座8位置被固定,拉爪10位置也被固定,一手握持液压缸1位置,另一只手摇动手柄5,油压启动杆12在液压作用下顶出,拉爪10在反作用力下向后移动,将齿轮或轴承拉出,使用完毕后转动泄压阀2,液压缸1内液压平衡,油压起动杆12回缩。以上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推荐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的实用性

多个第二滑槽210中同一位置到调节盘200轴心的距离相等,能够使得多个勾爪300移动时能保证同步,提高同心度。上述拉马10中,可以通过转动调节盘200同时对多个勾爪300进行调节,改变勾爪300相对安装盘100轴心的距离,以使勾爪300适应不同规格的零件从而进行拆卸。避免了逐个对勾爪300进行距离的调节时,勾爪300移动到位不统一、勾爪300调节后又发生位移改变的问题,提高了勾爪300同心度的同时,还使得调节方便快捷易操作。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盘100包括主体120及多个延伸部130。主体120呈圆柱状,延伸部130在本实施例中具体设置为三个,三个延伸部130沿主体120的圆周均匀设置,使得对零件的夹持更为均匀,在其他实施例中,主体120也可设置成立方体或其他形状。三个延伸部130连接于主体120上,且呈发散状设置,***滑槽110开设于延伸部130上,且呈发散状设置。如此设置,转动安装盘100,勾爪300将在第二滑槽210的限位下将沿着***滑槽110朝靠近或者远离主体120轴心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勾爪300适应不同规格尺寸的零件。在一个实施例中,***滑槽110的形状为直条形,第二滑槽210的形状为弧形,相比直线形的滑槽,圆滑状的第二滑槽210能够使得勾爪300滑动时更为顺畅。分体式长爪防滑液压拉马。

整体式液压拉马,液压拉马

拉爪连杆11为两片式安装在前拉爪底座9的拉爪固定杆804两侧,通过螺栓组件805固定,在结构上与拉爪10错开,为拉爪10提高更多作业角度。其中:后拉爪底座8的拉爪固定杆804为两片式结构,将拉爪10包裹在中间,通过螺栓组件805固定。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油压启动杆12对准齿轮或轴承安装轴的端面,调节拉爪10角度,使拉爪10头端扣住齿轮或轴承侧边,旋紧后拉爪底座8上的固定环801,后拉爪底座8位置被固定,拉爪10位置也被固定,一手握持液压缸1位置,另一只手摇动手柄5,油压启动杆12在液压作用下顶出,拉爪10在反作用力下向后移动,将齿轮或轴承拉出,使用完毕后转动泄压阀2,液压缸1内液压平衡,油压起动杆12回缩。以上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推荐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的实用性气轮机凸轮拉马-LZ系列。三爪式液压拉马维修

一体式机械自动对中拉马-EP系列。整体式液压拉马

开展液压拉马的故障揣测,落实主动维护技术。务必使液压拉马故障诊断现代化,加强**系统的开发研究,设立完整的、拥有学习功能的**知识库,并利用计算机和知识库中的知识,推算出引起故障的原因,提出维修方案和预防措施。要进一步开发液压拉马故障诊断**系统通用工具,开发液压拉马自补偿系统,包括自调整、自校正,在故障发生之前进行补偿,这是液压行业努力的方向。液压技术在将机械能转换成压力能及反转换过程中,总存在能量耗费。为减少能量的损失,务必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减少元件和系统的内部压力损失,以减少功率损失;减少或铲除液压拉马的节流损失,尽量减少非安全需要的溢流量;采用静压技术和新款密封材料,减少摩擦损失;改善液压拉马功能,采用负荷传感系统、二次调节系统和采用蓄能器回路。机电一体化可落实液压车液压拉马柔性化、智能化,充分发挥液压传动出力大、惯性小、响应快等优点,其重要发展动向如下:液压拉马将有过去的电液开发系统和开环比例控制系统转向闭环比例伺服系统,一起对压力、流量、位置、温度、速度等传感器落实标准化;提高液压元件功能,在功能、可靠性、智能化等方面更适应机电一体化需求,发展与计算机直接接口的高频,低功耗的电磁电控元件。整体式液压拉马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