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国标Dc53模具钢有哪些

时间:2021年11月07日 来源:

DC53模具钢是在SKD11(Crl2MoV)基础上改进的冷作模具钢,常规热处理条件下,残余奥氏体几乎全部分解,一般可省略深冷处理,在较强硬度下仍可保持较高的韧性。 DC53经1040℃淬火和520~530℃高温回火后,硬度HRC可达62~63,韧性为Cr12MoV的两倍,是目前常用的冷作模具钢中较高的,且切削性、磨削性较好,电加工变质层残余应力小,残余奥氏体极少,碳化物细小并分布均匀.因模具受力情况较复杂,有些模具工作零件需具备一些特殊的力学性能,若按标准的热处理工艺往往无法达到理想的工作性能要求,需通过热处理对硬度、韧性和耐磨性等基本特性作适当调整,以达到模具较佳工作状态。DC53的韧性在冷作模具钢中较为突出。合肥国标Dc53模具钢有哪些

DC53用途:精密 冲压模 线切割加工的精密 冲裁模及各种用途冲压模 难加工材料的 塑性变形用工具 冷锻、 深拉和搓丝用模 其他 高速冲裁冲头、 不锈钢板冲头 出厂状态:HB255 。实用特性: (1)被切削性,被研磨性良好。 被切削性,被研磨性皆比SKD11优良,所以加工工具寿命较长,加工工时数较省。 (2)在热处理上之优点 淬火硬化能比SKD11高,所以可改善 真空热处理时硬度不足之缺陷。 (3)在线切割加工上之优点 藉 高温回火可减轻 残留应力及消除残留 沃斯田铁,能防止线切割加工产生龟裂、变形之困扰。 (4)在表面硬化处理上之优点 表面硬化处理后 表面硬度比SKD11高,因此可提高模具性能。 (5)在修补焊接作业上之优点 由于预热及后热温度均比SKD11低,所以修补焊接作业较简便。唐山铁板Dc53模具钢加工市场上存在的DC53有4个等级。

在五金冲压领域,使用模具钢冲不锈钢,选择合适的模具钢材不但可以节约成本,也能保证产品的质量。那么可以使用DC53模具钢冲压不锈钢吗? DC53模具钢在热处理适当的情况下强度、韧性都很优良,出厂状态:HB255;高温回火硬度可达到62~63HRC。DC53的韧性在冷作模具钢中较为突出,用DC53制造的工具很少出现裂纹和开裂,提高了使用寿命。线切割加工后的残余应力,经高温回火减少了残余应力。因此,大型模具和要求精密之模具在线切割加工后的裂纹和变形得到抑制。 DC53耐磨性是Cr12MoV的3-6倍,SKD11的2-4倍,韧性是SKD11的2倍。

根据多年来的研究经验可以知道,DC53深冷处理一般在零下196℃进行。DC53板材深冷正常的处理工艺如下:一般在淬火和回火工序之间进行,也能在淬火回火之后进行深冷处理。但是有一种情况要注意,如果在淬火、回火后钢中仍保留有残余奥氏体,则在深冷处理后仍需要再进行一次回火。深冷处理能提高钢的耐磨性和抗回火稳定性。深冷处理不只用于冷作模具,也可用于热作模具和硬质合金。超深冷能提高DC53模具钢及DY-SKH51高速钢的硬度,韧性得到更充分的保证(在超深冷过程中是残余碳化物转变为马氏体)。超深冷也能让DC53模具工件具有精度保持性(尺寸稳定性),防止在室温因残留奥氏体转变而发生尺寸变化。市场上DC53模具钢的用量越来越大。

Dc53 热处理:淬火温度940~960℃,回火温度180~220℃,硬度60~62HRC。DC53是对SKD11进行改良的新型冷作模具钢,其技术规范载于日本工业标准(JIS)G4404。它克服了SKD11高温回火硬度和韧性不足的弱点,将在通用及精密模具领域取代SKD11。热处理: DC3工件经氮化处理后表面获得致密的硬化层组织,使工件的耐磨性与抗蚀性明显提高。525 ℃气体氮化处理后表层硬度约 1250HV , 570 ℃软氮化处理表层硬度约 950HV ,dc53是对skd11进行改良的新型冷作模具钢。DC53的切削性优于SKD11。镇江Dc53模具钢硬度

DC53模具钢是什么材质呢?合肥国标Dc53模具钢有哪些

DC53注意事项:DC53球化不良 具有均匀的中等大小的颗粒状光体的工、模具的淬火温度范围宽,零件热处理后的尺寸变化小,具有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过共析钢进行不完全退火,温度不高形成的奥氏体晶粒细,冷却时有利于珠光体的形成。当球化温度偏低,原有的片状珠光体未全部变化,钢中出现点状、球状和圆片的珠光体组织,而温度提高,则形成了粗大的片状珠光体组织,点状和球光体的淬火温度不同,很难选择合适的淬火加热温度,造成零件热处理过程中的变形和开裂。合肥国标Dc53模具钢有哪些

苏州海之特特钢有限公司位于钟塔路16号。公司自成立以来,以质量为发展,让匠心弥散在每个细节,公司旗下H13,NAK80,DC53,CR12MOV深受客户的喜爱。公司从事机械及行业设备多年,有着创新的设计、强大的技术,还有一批独立的专业化的队伍,确保为客户提供良好的产品及服务。苏州海之特特钢秉承“客户为尊、服务为荣、创意为先、技术为实”的经营理念,全力打造公司的重点竞争力。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