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国标H13模具钢重量计算

时间:2022年01月21日 来源:

H13模具钢工艺性能概述:淬透性主要取决于钢的化学成分和淬火前的原始组织状态;淬硬性则主要取决于钢中的含碳量。对于大部分的冷作模具钢,淬硬性往往是主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对于热作模具钢和塑料模具钢,一般模具尺寸较大,尤其是制造大型模具,其淬透性更为重要。另外,对于外形复杂轻易产生热处理变形的各种模具,为了减少淬火变形,往往尽可能采用冷却能力较弱的淬火介质,如空冷、油冷或盐浴冷却,为了得到要求的硬度和淬硬层深度,就需要采用淬透性较好的模具钢。H13在目前国内应用是较普遍的。淮南国标H13模具钢重量计算

H13热作模具钢具有更高的淬透性和抗热裂能力,该钢有较高含量的碳和钒,耐磨性好、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在较高温度时具有很好的强度和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以及较高的抗回火稳定性。含1%的钒含量加之适量的铬钼融合使H13具有更高的热红硬性,适合于真空硬化、表面处理,如氮化和PVD处理(钛气)等,用真空或电渣重熔的生产方法确保了高镜面效果以及模具的使用寿命。交货状态硬度小于等于235HB。H13模具钢主要用于制造冲击载荷大的锻模、热挤压模、精锻模、铝铜以及合金压铸模具上,空淬硬化热作模具钢的性能、用途与4Cr5MoSiV型钢基本相同,但因其钒含量高一些,故中温(600度)性能比4Cr5MoSiV钢要好,是热作模具钢中用途很广的一种代表性钢号。绍兴铁板H13模具钢销售厂家h13钢锻造的时候,要进行多次拔长镦粗锻造,来保证h13钢的物理特性。

H13模具钢的化学成分的分析:H13钢是C-Cr-Mo-Si-V型钢,在世界上的应用极其普遍,同时各国许多学者对它进行了普遍的研究,并在探究化学成分的改进。钢的应用普遍和具有优良的特性,主要由钢的化学成分决定的。当然钢中杂质元素必须降低,有资料表明,当Rm在1550MPa时,材料含硫量由0.005%降到0.003%,会使冲击韧度提高约13J。十分明显,NADCA 207-2003标准就规定:优级(premium)H13钢含硫量小于0.005%,而超级(superior)的应小于0.003%S和0.015%P。

H13(4Cr5MoSiV1)是国际上普遍使用的热作模具钢,它具有较高的热强度和硬度、高的耐磨性和韧性、较好的耐热疲劳性能,普遍应用于制造各种锻模、热挤压模以及铝、铜及其合金的压铸模。热作模具钢工作时承受很大的冲击载荷、强烈的摩擦、剧烈的冷热循环引起的热应力以及高温氧化,常常出现崩裂、塌陷、磨损、龟裂等失效形式。其化学成分特点:①中碳,质量分数为0.32~0.45%,以保证高硬度、高韧性和较高的热疲劳抗力。②加入较多提高淬透性的元素Cr、Mn、Si。Mn可以改变钢在凝固时所形成的氧化物的性质和形状,避免硫在晶界上形成低熔点的FeS,而以具有一定塑性的MnS存在,从而消除硫的有害影响,改善H13钢的热加工性能;Cr和Si可以提高回火稳定性。③加入产生二次硬化的元素Mo、V。Mo、V还能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提高回火稳定性。H13特性:中等抗脱碳能力。

h13模具钢是世界上普遍应用的空冷热作模具钢。h13模具钢具有较好的韧性、良好的耐冷热疲劳性能、抗热疲劳裂纹性和优良的抗粘结力。h13模具钢与熔融金属相互作用小,h13模具钢普遍应用于热挤压、热镦锻和压铸模具。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h13模具钢失效分析:1、厂家的不合理使用h13模具,造成h13模具早期断裂失效。钢厂生产的2、h13模具钢化学成分偏析严重,造成h13模具钢在热处理过程中断裂。3、h13模具钢硬度偏高造成模具早期断裂。4、h13模具钢模具表层硬度太低。5、h13模具钢表面硬度高,基体硬度低。h13模具钢的金元素含量较高。淮南国标H13模具钢重量计算

H13是从美国引进的钢种。淮南国标H13模具钢重量计算

H13硬度分析:钢中含碳量决定淬火钢的基体硬度,按钢中含碳量与淬火钢硬度的关系曲线可以知道,H13模具钢淬火硬度在55HRC左右。对工具钢而言,钢中的碳一部分进入钢的基体中引起固溶强化。另外一部分碳将和合金元素中的碳化物形成元素结合成合金碳化物。对热作模具钢,这种合金碳化物除少量残留的以外,还要求它在回火过程中在淬火马氏体基体上弥散析出产生两次硬化现象。从而由均匀分布的残留合金碳化合物和回火马氏体的组织来决定热作模具钢的性能。由此可见,钢中的含C量不能太低。淮南国标H13模具钢重量计算

苏州海之特特钢有限公司致力于机械及行业设备,是一家生产型的公司。苏州海之特特钢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良好的H13,NAK80,DC53,CR12MOV,一切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深受广大客户的欢迎。公司从事机械及行业设备多年,有着创新的设计、强大的技术,还有一批**的专业化的队伍,确保为客户提供良好的产品及服务。苏州海之特特钢秉承“客户为尊、服务为荣、创意为先、技术为实”的经营理念,全力打造公司的重点竞争力。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