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座

时间:2021年08月13日 来源:

针座的使用:1、将样品载入真空卡盘,开启真空阀门控制开关,使样品安全且牢固地吸附在卡盘上。2、使用卡盘X轴/Y轴控制旋钮移动卡盘平台,在显微镜低倍物镜聚焦下看清楚样品。3、使用卡盘X轴/Y轴控制旋钮移动卡盘平台将样品待测试点移动至显微镜下。4、显微镜切换为高倍率物镜,在大倍率下找到待测点,再微调显微镜聚焦和样品,将影像调节清晰,带测点在显微镜视场中心。待测点位置确认好后,再调节针座座的位置,将针座装上后可眼观先将针座移到接近待测点的位置旁边,再使用针座座-Z三个微调旋钮,慢慢的将针座移至被测点,此时动作要小心且缓慢,以防动作过大误伤芯片。某些针尖位置高的扎不上AL层,使测试时这些针上电路不通。针座

在设备方面,生产半导体测试针座的相关设备价格较高,国内厂商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采购日本厂商的设备。另一方面,对于半导体设备而言,产业链各个环节均会采购定制化的设备,客户提出自身需求和配置,上游设备厂商通过与大型客户合作开发,生产出经过优化的适合该客户的设备。因此,即使国产针座厂商想采购日本设备厂商的专业设备,也只能得到标准化的产品。在原材料方面,国产材质、加工的刀具等也不能达到生产半导体测试针座的要求,同时日本厂商在半导体上游原材料方面占据的优势,其提供给客户的原材料也是分等级的,包括A级、B级、S级,需要依客户的规模和情况而定。针座某些针尖压痕太长,超出PAD范围,使PAD周围的铝线短路。

正确地使用针座,可有效地提高操效率,减少误操作造成样品和针座耗材的损伤、损耗。本文以针座的使用方法为例,为您讲解如何使用手动针座。主要包含了两部分的教学内容: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如何使用定位器将针座扎到待测点上。如何正确地使用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待测样品。(1)打开显微镜光源,调节光源亮度。将待测样品(或待观察位置)移至显微镜光斑下。(2)确认显微镜调焦架处于行程中间位置,即调焦架的导轨对齐。若有偏差,可以通过旋转调焦架粗调旋钮对齐。

近来出现的一种选择是使用同轴射频电缆安装针座,它结合了针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功能以及用针座可及性的功能。这些针座的边缘类似于针座针座夹具——接地-信号-接地(GSG)或者接地-信号(GS)——一端带有pogo-pin针座,另一端带有典型的同轴连接器。这些新型针座可以达到40 GHz,回波损耗优于10 dB。针座的针距范围在800微米到1500微米之间,这些针座通常使用的终端是3.5毫米母头或2.92毫米母头同轴连接器。与针座一样,可以在特定的测试区域中设计一个影响小的焊盘端口,或者可以将针座放置在靠近组件的端子或微带传输线上。测试信号的完整性需要高质量的针座接触,这与接触电阻(CRes)直接相关。

针座是半导体(包括集成电路、分立器件、光电器件、传感器)行业重要的检测装备之一,其普遍应用于复杂、高速器件的精密电气测量,旨在确保质量及可靠性,并缩减研发时间和器件制造工艺的成本。针座用于晶圆加工之后、封装工艺之前的 CP 测试环节,负责晶圆的输送与定位,使晶圆上的晶粒依次与针座接触并逐个测试。在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从单晶硅棒的制取到终器件制造的完成需经过复杂的工序,可分为前道工序与后道工序,针座是检测半导体芯片的电参数、光参数的关键设备。经过检测,针座将参数特性不符合要求的芯片记录下来,在进入后序工序前予以剔除,降低器件的制造成本。针座存放在氮气柜中,防止针座的加快氧化。河北贴片针座

通常用户得到电路,直接安装在印刷电路板(PCB)上。针座

针尖异常(开裂,折断,弯曲,破损):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工操作不当造成.1.针尖没有装好保护盖而针尖朝下直接放到设备上.2.取卡时针尖不小心碰撞.3.用细砂子打磨针尖时用力太猛使针尖弯曲.4.上高度时Z键打到快档,承片台上升过快,而撞到针尖.5.装打点器时不小碰伤。6.调针时镊子碰伤针尖等等,都要造成针尖开裂,扎断,弯曲,破损。这种情况一般马上就能发现问题,必须把它取下来反放到显微镜下修复针尖,恢复到原来位置,如确实调不好的针,应到焊卡设备上重新换针,而一般进过修理过的探卡,使用时间会缩短且容易误测,所以对这种情况都应严格禁止发生,平时对操作人员应加强培训,取针卡时应装好保护盖,针尖不要碰到设备上,用细砂子砂针尖时应轻轻打磨,上高度时,把Z键打到慢档,缓慢上升承片台,找准接触点。针座

热门标签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