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测序分析

时间:2024年06月08日 来源:

宏病毒组学是宏基因组学的一个分支,但与传统的宏基因组学概念不同,它是在宏基因组学概念的基础上,结合病毒自身的特点,将宏基因组学方法应用到病毒学领域而形成的。2002年,Breitbart等(BreitbartM,etal,2002)将宏基因组学方法应用于海洋病毒群落的研究,发现噬菌体为海水中主要病毒组,这一研究标志着宏病毒组学正式应用于科学研究。简而言之,宏病毒组学就是应用特殊方法把特定环境中所有病毒与其他微生物分开,然后提取的病毒核酸,用高通量技术进行病毒核酸测序,依托现有数据库进行相应的比对工作,并运用软件分析处理后得到研究样品中病毒群落的组成信息。宏基因组测序以特定环境中的整个微生物群落作为研究的对象,不需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成都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测序分析

成都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测序分析,病毒宏基因组测序

宏病毒组是病毒的宏基因组,该技术是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该技术主要是使用大量微生物群体样本的测序数据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以多种数据库为基础,进行群体的种类和功能分析。因此,它主要的应用场景在于微生物群体研究,如肠道微生物、皮肤微生物、口腔微生物、水体微生物、土壤微生物等。一直以来宏基因组技术都是在细菌领域使用,病毒的样本收集困难、文库构建繁琐、数据库不完善,因此宏基因组技术未能获得普遍应用。上海探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立志专门解决病毒方向的基因组研究难题,开发了整套的样本处理和生信分析流程,基于这套流程,研究者们想对样本进行宏病毒组测序就很容易实现了。成都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测序分析对病毒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分析手段,得到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

成都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测序分析,病毒宏基因组测序

病原微生物二代测序也称宏基因组测序(mNGS)是目前临床上针对病原较常用的基因测序方法。通过对疑似传染标本采集提取后(无需培养)直接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病原微生物数据库比对和分析后可以获得疑似致病微生物种属信息。基于NGS的宏基因组学检测技术在2014年被用于临床传染患者的病原学诊断。目前,多个省市已经将病原微生物二代测序纳入医保报销,助力病毒检测!目前,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数据资源总量已超过300TB,数据记录数超过了40亿条。可用于临床的微生物数据库包括了超过18000条信息。

病原体-宏基因组的测序:1.开发了一种经过验证的临床mNGS检测方法,用于在许可的微生物实验室中诊断脑脊髓液(CSF)引起的脑膜炎和脑炎的传染原因。2.开发了定制的生物信息学管道SURPI+,以快速分析mNGS数据,生成检测到的病原体的自动摘要,并提供用于评估和解释结果的图形用户界面。3.mNGS提供了一种全方面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在一次测定中准确鉴定几乎所有潜在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4.将mNGS测试迁移到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仍然面临许多挑战:1、缺乏用于mNGS临床验证的既定蓝图;2、难以将病原体从殖民者或污染物中区分开;3、缺乏专为临床诊断使用的生物信息学软件;4、注重质量和全方面性的可获得的参考数据库;5、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CLIA)环境中,患者诊断测试固有的法规遵从性要求可以通过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环境来判断微生物的种属类型。

成都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测序分析,病毒宏基因组测序

病毒宏基因组学应用:病毒宏基因组学已经应用到人类、动物和环境中,涉及到农业、工业及畜牧业等各个领域,其应用范围已延伸到海洋、湖水、热泉、下水道等无机环境,以及组织病料、血液、呼吸道、动物排泄物等有机环境。应用病毒宏基因组学的方法研究佛罗里达绿海龟的纤维状瘤组织中发现了单链DNA病毒(Seaturtletornovirus1,STTV1)。分析了来自马里兰淡水湖中的RNA病毒宏基因组,结果获得淡水湖中30多个RNA病毒家族序列,其中包含小RNA病毒、小双股病毒及正黏病毒等。病毒宏基因组也是旨在研究微生物群体中的物种分布规律和差异,通过大数据分析微生物群体的功能.上海宏病毒学测序分析

微生物的检测可以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成都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测序分析

宏基因组是指特定环境中全部微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宏基因组测序以特定环境中的整个微生物群落作为研究的对象,不需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而是提取环境微生物总DNA进行研究。其摆脱了传统研究中微生物分离培养的技术限制,在基因组水平解读微生物群体的多样性和丰度,探索微生物与环境及宿主之间的关系。目前,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宏基因组的研究上已被普遍应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具有通量高、准确性高、速度快、信息全等特点,加快了宏基因组测序在鉴定低丰度的微生物群落,挖掘更多基因资源方面的应用。成都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测序分析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