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46-40-0

时间:2021年12月12日 来源:

标准溶液配制及使用须知:标准使用溶液的配制需要填写标准使用液配制记录(内容应包括标准使用液浓度,所用标准储备液的配制日期等),并贴上标签(标签内容应包括名称、浓度、配制日期、配制人、有效期等信息)。保存方法:每次标准储备液和标准使用液用完后,应及时放置于冰箱内(0~5℃或-18℃)保存或根据标准的要求条件储存。如有需避光保存的标准溶液,应放置于棕色瓶内保存。一般标准使用溶液的有效期统一规定为三个月。用于AFS测定用的ppb级别的标准使用液(As,Hg,Sn,Se,Sb)应现配现用。紫外标准工作液需现用现配,如有其他特殊情况,见标准方法上规定。到期后,应及时重新配制新的标准使用液。绿原酸的变异原性克制作用发现该作用与绿原酸等抗变异原性成分有关。184046-40-0

184046-40-0,标准品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1.标准贮备液配制成的标准溶液,贮备液浓度一般为1.00mg/1.0m1,或100μg/1.0ml,含酸量为10%。如,用高压聚乙烯瓶盛装并且密封好,常温下可保证2a,4℃冰箱中冷藏4a,其含量可保持基本不变。2.标准工作液用贮备液稀释成工作液溶液的酸度为5%,选用适合存放溶液的酸度为5%的硬质玻璃瓶,常温下可保存2~3个月其含量不变。3.标准工作液稀释成使用工作液溶液的酸度为1%酸度时,玻璃瓶装1周内不变;溶液的酸度为0.2%酸度,用玻璃瓶装的只能当天配当天使用,如用高压聚乙烯瓶盛装可保存1周,用四氟乙烯瓶装则保存的时间可为2个月左右。136040-43-2试剂性质稳定,不易吸收空气中水分、二氧化碳或发生其他化学变化。

184046-40-0,标准品

标准溶液的使用和管理制度:1)标准溶液的制备和标定、使用管理,由检验室设专人负责。2)标准溶液的制备必须严格按GB/T601-2002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规定进行,专人配制和标定,且不得少于两人,标定时应详细记录标定过程。3)标准溶液实行标志管理,制备好的标准溶液应在标签上注明名称、浓度、基准物质名称、配制人、配制日期、标定人、标定日期、保存时间,并合理放置,由专人妥善保管。4)标准溶液的配制人和标定人要填写“标准溶液的制备与标定原始记录”。配制好的标准溶液由室主任批准后,方可使用。5)标准溶液在检验室内应单独放置,并保证室内环境条件符合要求;标定好的标准溶液在常温下的保存时间不得超过两个月;超过期限的标准溶液由配制人员重新标定,作好相应的记录和标签。6)检验人员使用标准溶液发现异常时,应及时向室主任反映,做好相应处理。

绿原酸的主要功用:预防瘤:现代药理实验证明杜仲绿原酸有和抑之功效,日本学者研究了杜仲绿原酸的变异原性克制作用发现该作用与绿原酸等抗变异原性成分有关,揭示了绿原酸对瘤预防的重要意义。蔬菜、水果中的多酚类如绿原酸、咖啡酸等可通过克制活化酶来克制致物黄曲霉B1和苯并-芘的变异原性;绿原酸还可通过降低致物的利用率及其在肝脏中的运输来达到防、的效果。绿原酸对大肠、肝和喉具有明显的克制作用,被认为是aizheng的有效化学防护剂。使用时未按照对照品说明书规定的用途使用和保存,或者未按找要求进行前处理。

184046-40-0,标准品

橄榄苦苷植物提取物方法:目前常用的橄榄苦苷提取方法有浸提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分散液-液微萃取法、过热液体提取法、低温减压沸腾蒸馏提取法等。谢普军等对不同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认为超声波与低温减压的组合是一种当前适合工业化生产Chemicalbook,并且操作简易、效率高、能耗低的提取方法;另外,认为未来天然产物提取装置可以与先进的分析技术HPLC、GC-MS等仪器直接联用以实现在线分析检测,不光可提高的分析检测的速度,也可以控制产品的质量,这也是未来研究天然产物提取分离的一种发展趋势。绿原酸之所以有抗氧化作用,是因为它含有一定量的R-OH基。1207181-59-6

绿原酸有哪些功效:预防血糖升高。184046-40-0

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在滴定分析中常用作滴定剂。在其他的分析方法中用标准溶液绘制工作曲线或作计算标准。配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法,即准确称量基准物质,溶解后定容至一定体积;另一种是标定法,即先配制成近似需要的浓度,再用基准物质或用标准溶液来进行标定。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在容量分析中用作滴定剂,以滴定被测物质。 如果试剂符合基准物质的要求 (组成与化学式相符、纯度高、稳定),可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即准确称出适量的基准物质,溶解后配制在一定体积的容量瓶内。可由下式计算应称取的基准物质的重量W:W=ΜV·基准物质的摩尔质量。式中Μ和V分别为所需配制的溶液的摩尔浓度和体积。利用上式可计算出标准溶液的浓度。184046-40-0

上一篇: 303-48-0

下一篇: 1731-84-6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